close

好「工作者」,不等於好「領導者」。史丹佛商學院建議管理者逆向思考,將埋頭苦幹的腦子騰出來,別再忍不住動手。

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開始,「追求個人貢獻度」已經像是植入晶片一般,深埋在上班族的皮下組織。使命必達、完成任務,就是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但是身為管理者,你得重新定義:你創造了什麼價值。

「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是一種領導風格,美國心理學家高曼(Daniel Goleman)在《哈佛商業評論》曾發表過文章,分析這類衝鋒陷陣的領導者,對於帶領一群能力高、自我動機強的團隊,將有很好的工作表現。但缺點是,這樣希望大家一起熱血的領導方式,帶給人喘不過氣的高壓。

好的「工作者」,不等於好的「領導者」。史丹佛商學院的講師巴帝斯塔(Ed Batista)建議管理者逆向思考:「少做,多領導!」追求快速和效率的時代,要少做一些,忍住不插手,是非常困難的。

累積豐富的經驗值、具備良好的技能、精準的執行力,如果是你來做,三兩下就可以將事情解決。但是抱歉,如何調度人力,如何激勵團隊等,都更為重要。執行面的細節,就放手交給底下的伙伴完成吧。

跳脫執行面,你需要調整的如下:

調整一、讓更多人參與:「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別大小事都往身上攬,讓團隊成員一起參與,讓成員感受到在這個團隊中的參與感,同時也藉此感受到自己對團隊的貢獻,發掘自己的價值。

調整二、高度信任:放手,需要更多的信任。如何帶兵打仗,而不是急著跳下去當前鋒殺敵,考驗將軍的智慧。

調整三、強化團隊信念:希望下屬做得跟你親自出馬一樣好,就讓他們和你一樣,相信這件事有多重要。

除了激勵打氣之外,讓成員都理解為何而做,認為這麼做是有意義的、是重要的,打從心底願意相信這任務值得努力一搏。想辦法讓成員買單組織的理想,不僅減少歧見,更是凝聚團隊共識。

調整四、少說話,甚至閉嘴:企業顧問依肯貝瑞(Kevin Eikenberry)觀察,領導人常常說得太多,或者在不恰當的時機說。少說話,開始聆聽,是他給領導人的建議。

不論喜歡不喜歡,你的管理階級讓你的一字一句都帶有份量。如果一開始就哇啦哇啦自顧自地講起自己的觀點,下屬自然會認為你已經有了計劃或答案,順著你的意思回應。

不用擔心因為少說兩句影響團隊溝通,畢竟有許多溝通不是透過語言。因為你的少說,讓新創意和新想法有自由表達的空間和可能。

將埋頭苦幹的腦子騰出來,領導者該把重心放在「做決定」。「做事不難,但決定要做什麼事卻需要很大的力氣,」美國著名的出版家哈伯德(Elbert Hubbard)說。

身為管理者,在龐雜的各項事務中,找出方向、下決策,決定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找出利基,專注核心,進一步進行資源分配,以更廣泛的視角,把所有工作都掌握在可控範圍內,同時排除個人因素、政治角力影響結果流程,將可能造成負面影響的元素減到最小,這些都是管理者要多著墨的地方。

比起捲袖子親上火線,一個領導者如何影響帶動團隊,更為關鍵。「真正的領導力,是與人工作,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軟實力,」史丹佛商學院院長賽隆納(Garth Saloner)點出了領導的真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