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能保存多久其實沒有定律。有效日期較為嚴謹的推定方式,是可透過長期的保存試驗,考量分析微生物、營養成分、風味、色澤或質地等變化,綜合判斷儲存期間的相關變化,來決定產品合適的保存期。

不只一次看過有朋友,把剛過期一天未開封的餅乾丟到垃圾桶,明明產品是不容易變壞的食品、且看起來完好如初,打趣的追問朋友害怕什麼?對方回應身體健康最重要,這句話聽來也相當合理,但問及是否知道包裝上這些日期的由來?反應卻大多是一知半解。

包裝食品上「有效日期」的標示,各國都有類似的法條規範,但該日期的表達方式卻不盡相同,舉例有:有效日期(expiry date)、保存期限(shelf life)、製造日期(manufacturing date)、最佳食用日期或賞味期限(best before)、此日期前食用(use by)或出售截止日期(sell-by)等此日期前食用與有效日期兩者的含義接近,而賞味期限和最佳食用日期則同樣表示在此日期前,食品仍可保有良好品質,但並不表示在該日期後,食品就不安全或變質。其實,世界各地的標示方式和意義很多,中、英文的翻譯往往也不只一種。

過去很多食品除了會標示製造日期外,同時也會加上保存期限(如:二年)或有效日期,以便大家推算產品能夠存放到什麼時候,而目前按照國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定,市售包裝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容器或外包裝,要明確標出產品的「有效日期」,如果只有一般時間較短的賞味期限,則該日期就應被視為有效日期,讓消費者清楚了解該產品可以存放到那一天,按照國內的規定,產品只要過了有效日期就不能販售。

不少人會把有效日期當作安全指標來看待,但嚴格來說,這些日期並非食物中毒或病源污染的警告標誌,很多時候只是用來判斷某種產品的新鮮度,未必一定與安全有所關聯。以餅乾這種水含量低的食品為例,若儲存上都遵循包裝上所建議的指引,通常只會在品質口感上較為遜色,即使吃了剛過期的產品,仍不至於會造成安全上的問題。相反的,假如購買的是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消費者一些無意識的舉動,如:離開建議溫度太長使產品解凍、存放期間反覆改變儲藏環境,即使未過期也可能出現品質下降或變壞的情形。

產品的有效日期或保存期限是怎樣決定的呢?基本上,廠商可就其產品的原料、組成分和感官品質的變化,以及產品包裝、保存方式、安定性及過去的經驗等因素,自行決定相關日期,至於時間的長短,由數天到數年都很常見,原則上,廠商必須確保產品在這些期限內,能夠維持預期的品質,沒有變質或腐敗的問題發生,所以,產品能保存多久其實沒有定律。有效日期較為嚴謹的推定方式,是可透過長期的保存試驗,考量分析微生物、營養成分、風味、色澤或質地等變化,綜合判斷儲存期間的相關變化,來決定產品合適的保存期。不過,廠商也可以直接參考市售的類似包裝食品為例,來訂定自己產品的保存期限,這種做法相當普遍,也並無不妥。

正如上面所描述,有效日期在很多時候可算是一個新鮮度的指引(guideline),如果食品能在適當的條件下儲存,許多產品即使在過了有效日期或是賞味期限後,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仍然是可以保持不錯的風味。不過,當包裝或容器被打開之後,又或是在太熱、過濕或曝曬的環境中儲存,有效日期就會大大縮短,品質也會大受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廠商如何估算有效期限,其實也無法完全預測販售前後,產品在保存上可能出現的任何突發狀況,同樣的,部份消費者也可能因不了解而未能將產品適當保存,因此,建議購買食品後,應參照包裝上的指示把食物好好保存,盡量在該日期前把食物吃完,食用前也要習慣先觀察產品的外觀和品質狀況。

食品包裝標示有效日期的重要性,同時也剖析了該期限與安全未必有一定的關聯性。以市售的包裝食鹽為例,有效日期一般三到五年,站在法規的立場,這些產品一旦過期,丟棄也實在是無可厚非。坊間不少鹽類產品在行銷上都愛用遠古、萬年等字眼,而事實上,這些海鹽也的確是從遠古就存在的海水蒸發而成,只是不斷在循環再生,如此說來,這樣產品豈不是早就「過期」?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矛盾實在不少。

有別於我國的管理方式,除了嬰兒配方食品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並沒有強制要求業者在食品包裝上標示日期標籤(date-labeling),基本上由業者自行決定標示與否,嬰兒的配方食品必須標明use-by (此日期前食用)的日期,目的只是為了營養含量無太大變化。有些州也會對部份食品要求標示日期,但不少地方連標示都不需要,若業者主動標示的話,標示也沒有統一的系統,一般常見的有sell-by(出售截止日期),是指商店可將產品展示販售的期限,而best if used by(此日期前使用最佳)或use-by則是提醒消費者產品能維持最佳品質或風味的日期,意思上有點類似日本常用的賞味期限。

參考美國農業部(USDA)一些向民眾宣導日期標籤的食品安全資訊,可以看到這些官方的內容相對理智,像是強調best if used byuse-by只是與品質有關,並非安全的指標。比較特別的是,宣導資訊中也會向民眾清楚解說,許多不易變壞的產品(如:餅乾、罐頭),只要在家中能妥善存放,並不會因為超過包裝上建議的日期,就會在品質、衛生與安全上出現明顯的變化,甚至更在官方的教育網頁公開說明,冷凍和冷藏可延長食物的保存,就算是一些容易腐壞的食品(如:肉品),若能妥善的以冷凍(frozen)低溫保存,有效避免微生物的問題,這些一直維持凍結的食品在安全上並無一定的期限(safe indefinitely)。

乍看之下,這些訊息似乎並無提醒民眾注意食品的安全,但事實上,背後是希望消費者能透過科學、理性的角度,了解只要有適當的冷凍處理或保存環境,食物是可以長期保存,且品質能夠長時間的停留在原點,讓民眾能理智看待包裝上的日期,不必只要看到過期就以為食物一定有問題,將之丟棄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實,只要保存條件良好,多數食品經長期存放都是安全的,影響最明顯的往往只是風味上的問題。很多人會習慣將食鹽或陳年普洱茶拆封後,倒進罐子中慢慢使用,只要顏色、風味和外觀不變,又有多少人有想過期與否的問題呢!

國際上對這些保存日期其實也有不少異議,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及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近年的資料,在美國估計有40%的食品是未被食用就遭丟棄,當中很多是由於消費者誤解各類日期標籤的含意,擔心過期會引起食物中毒,而把仍可食用的食物丟棄。在歐洲,誤解標籤也造成超市貨架上有多達30-50%的食品遭到浪費,歐盟(EU)近年有成員國正在倡議對一些有較長保存期(shelf life)的食品,應豁免使用best before (最佳食用日期)等日期標籤,以及提高消費者對保存日期的了解,藉此降低因誤解食物不能食用而衍生的食物浪費(food waste)。

也許,業界可以在原料、配方、包裝和製程等持續努力,包裝印上合適的保存方法,讓產品的衛生與品質能維持更久,擁有更合理或更長的保存期,就像目前某些高粱烈酒就有標示無限期。坦白說,並非美國在日期標示上較沒有限制,其他地方也應如法泡製,畢竟各地民情、環境條件皆有不同,但是否應把賞味期限視作有效日期未來值得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