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毒癮及濫用藥物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每周至少和家人一起吃飯 5 次的青少年憂慮程度較低,比較不會覺得無聊,在校成績也較好 。在在都證明家人在一起用餐讓父母有機會關心孩子,了解他們的活動情形、感情需求。
家人多多在家一起吃飯,可能也有益於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美國紐澤西州立大學就曾有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常跟家人一起用餐的兒童,會攝取較多水果、蔬菜,以及一些鈣質、維生素含量較優的食物,也比較少吃垃圾食品。
回頭看看台灣的狀況。根據兒福聯盟發表的「2014年家庭幸福感調查」發現,台灣家庭普遍有親子溝通的問題;這項針對台灣本島4到12歲兒童做的調查發現,45.3%的孩子表示家人不太會一起討論事情。
調查也指出,一周內與爸媽同桌吃飯未滿四天的孩子,相較於常與爸媽吃飯的孩子,覺得孤單、覺得家人間很少聊天分享心得的比例,幾乎高了一倍,可見同桌進食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幸福感是有重要的關聯。
兒盟的調查同時也發現,台灣父母可能因多是雙薪家庭或大家都太忙太累,回家煮晚餐的父母愈來愈少,以至於近半的家長一周開火不到三天,還有二成三的父母是完全不開火。這個現象,最顯而易見的影響,就是兒童糖分及油脂的攝取,會因外食而大幅增加。
例如,其中一題問到:昨天「直接到外面吃飯」或「買回來吃」的外食家庭,孩子晚餐中有含糖飲料的比例,竟是「家人自己下廚」的四倍;分別是30%及7.6%。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忙碌的家長九成四以上都認同共食晚餐所帶來的幸福感,也有助親子互動,九成六更認同為孩子煮晚餐是幸福的。
所以建議家長,晚餐不只是吃一頓飯,它能帶來的好處遠比你想的還多, 不如把它當成是每天最重要的小事,在忙碌的工作結束後,和孩子在餐桌上吃著自家烹調的健康晚餐,分享今天的大小事,小確幸不必外求,就在你家的餐桌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