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度内政部(Ministry of Home Affairs),自2014年起,3年間,印度有多達26,476名學生自殺身亡。單單是2016年,便有9,474名學生自殺。
在印度,每55分鐘,就有一名學生自殺身亡;每24小時,就有約26名學生自殺。2017年5月,印度中學的10年級和高中12年級公開試放榜,至少有12名中央邦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如意,鬱鬱寡歡,自殺身亡。
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和西孟加拉邦,學童自殺問題最嚴峻。2016年,馬哈拉施特拉邦有1350名學童自殺,佔全國14%,西孟加拉邦則有1147名。
内政部部長阿赫爾(Hansraj Gangaram Ahir)向印度人民院(Lok Sabha)匯報時,指印度學童自殺原因十分複雜,但試場失意,是其中一個最大原因,超過四分一的學童自殺,都與考試壓力有關。在2016年,便有2413宗學童自殺案與考試有關,2015則有2646宗,2014年亦有2403單。除了學業問題,家庭、社交、情緒病、感情問題也是普遍的原因。
印度初創企業Your Dost,專門在網上提供心靈支援和輔導服務。他們在2016撰文,認為印度學童自殺原因,遠比學業失意複雜,當中包括個人的心理因素(例如對失敗的恐懼)、家庭因素(例如印度家長常把各種職業分等級),加上社會普遍對情緒病有很大歧見,種種因素加起來,令學生們走上絕路。
印度社會學家迪舒嫚妮(Samata Deshmane)則指出,印度社會正不斷變遷,人們感到自己難以應對社會變遷;人們是社會動物,但今天的人們變得愈來愈個人主義,且互相爭逐,因此人們很抑鬱。
印度政府一直希望打造世界級大學,致力鞭策各大學府的研究發展。過程中,大學卻忽略了學生福祉,尤其是情緒支援方面,大學們都缺乏有關應對機制。很多時,學校職員都以錯誤的方法處理學生情緒。在輔導時,他們可能用上一些主流、保守的說法(例如叫學生不應浪費時間和父母金錢,於學習以外的事上)。
現時,印度社會主流都視情緒病為禁忌,大家都對問題避而不談,視而不見。然而,根據世衛於2015年的報告估計,印度有5700萬抑鬱症患者,3800萬焦慮症患者,分別佔總人口4.5%和3%。可是,印度每年僅投放0.06%的醫療開支於精神健康服務。印度全國13億人口,卻只有少於5000名精神科醫師,大約2000名臨床心理醫生。
印度政府已開始進行改革。去年,印度國會通過精神健康醫療法案(Mental HealthCare Bill 2016),保障情緒及精神病人可得到醫療的權利。另外,還有地方精神健康計畫(District Mental Health Programme),鼓勵地方政府提供防止自殺支援服務、工作壓力管理班、生活技能班,以及加強學校的情緒輔導支援。去年三月,印度總理莫迪(Modi)更破天荒,於他的電台節目,談及印度精神健康問題,並強調印度政府有決心解決問題。
印度的一些教育團體,也投入支援心理健康的工作。在浦那市(Pune),115間的學校開辦「健康間」(Wellness Cell),服務有情緒需要的學生。
印度最著名的工程學院之一,印度理工學院克勒格布爾校區(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haragpur),更採取了一個特別政策:故意每天關掉電源一小時,以鼓勵學生停一停,互相交流。
根據世衛資料,2015年自殺率最高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斯里蘭卡、蓋亞那和蒙古,平均每十萬人,分別有34.6、30.6和28.1人自殺。已開發國家之中,南韓自殺率最高,每十萬人平均有24.1人自殺,位全球第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