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獵人」阿介在去年因一支影片一炮而紅,全球超過千萬人次點閱,除了讓人了解到這份全台灣最辛苦的工作,也讓許多人第一次發現,原來在小小的台灣島上,竟然有一個擁有全球最多活體植物蒐藏的「植物界的挪亞方舟計畫」。
▲ 「植物獵人」阿介,本名洪信介,為了採集珍稀的植物物種,常常必須爬到幾十公尺高的樹上。
這個方舟計畫就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KBCC,簡稱保種中心),由台泥企業團贊助,於 2007年1月在屏東縣高樹鄉設立,其使命是保育熱帶與亞熱帶的植物,以永續地球的豐富生物多樣性。
計畫主持人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家維教授擔任迄今,李家維同時是《科學人》雜誌的總編輯,他走訪世界各地,看到整個生態環境因氣候變遷、人為破壞而產生劇變浩劫,身為一位博物學者的他,毅然決然的承擔起責任,並說服他的好朋友——已故台泥企業前董事長辜成允,一起出錢出力為地球、為後代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李家維指保種中心的定位很明確,只做物種的蒐藏與保存,並規劃將蒐藏植物資源整合為線上資料庫,提供其他學研單位免費申請作為研究使用。其所擁有的植物蒐藏非常豐富,到目前為止有 33,309 種活體植物蒐藏,預計 2027 年時蒐集總數將達 40,000 種。2012 開始科技部也藉由〈生物資源整建及建置計畫服務平台〉參與支持,去年計畫結束後,科技部又啟動五年期的計劃(2019~2023年),以〈植物資源共享平台〉計畫繼續持續贊助。
保種中心的植物來自全世界,大部分的植物得來不易,像是被稱作全世界最孤單的植物「玉露」,長在納米比亞的沙漠中,放眼望去數十公里只有它自己,孤單的享受最長可達 3000 年的歲月。有些稀有物種在野地的數量則僅剩個位數,例如保種中心採集團隊就在蘭嶼採摘的特有種「蘭嶼野牡丹」,預估野地只剩不到 10 棵,別名蘭嶼蓮霧的「棒花赤楠」,原野中也只有不到 5 棵。
提到在蘭嶼的採集活動,李家維特別指出蘭嶼面積不大,只有 50 平方公里,卻有1000 多種植物,其中 60 種為特有種,相較台灣本島 5300 多種植物,蘭嶼物種的多元性與密集度更是驚人。
除了在台灣本地的採集,保種中心也透過國際型的合作計畫,前進到邦交國進行採集,例如2012~2017 年透過國合會牽線與索羅門群島政府合作,雙方進行近代史上少見且大型的現地採集計畫。
李家維指出:「索羅門生態資源非常豐富,但這幾年全球華人都在消費她的生態資源,濫墾濫伐,未來 2~3 年她的經濟將會崩解。因此與當地的合作計畫絕不能重蹈過去殖民國對殖民地的剝削,而是要透過異地移植、復育,盡可能保存當地的珍稀物種。」
索羅門位處南太平洋熱帶地區,雨量足溫度高,氣候濕熱難耐,整個採集的過程非常艱辛,李家維同團隊多次上山,五年下來成果豐碩,總共製作 45,000 株的植物標本,其中 500 顆活體植物運回台灣,珍貴種包括隱身於熱帶雨林深處的英聖龍爪蘭、大型藍石松等。索羅門還擁有豐富的蘭花品種,許多更是學界未知的,「團隊總共採集到 502 種蘭花中,有 83 種為新品種」,李家維補充到。
延續索羅門的合作經驗,保種中心也分別與非洲聖多美、大洋洲吉里巴斯合作,一起為搶救島上珍稀植物種、馴化工作做努力。
液態氮冷凍組織保存
保種中心成立到如今,共建成 17 棟溫室,總地板面積為 35,398 平方公尺。因應植物生長環境需因物種而異,溫室設施提供了不同遮陰度、溼度、通風及溫度等基本條件。在全球蒐藏排名上,保種也成為全世界蒐藏物種數最豐富的植物園,其中蘭科、鳳梨科、秋海棠科、蕨類及苔蘚植物亦是世界第一的蒐藏。相較於世界其他主要植物園,如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估計約18,000 種、密蘇里植物園則蒐藏約17,500 種,保種中心蒐藏的物種數皆遠勝於其上,且仍在持續增加中。
自 2014 年起,保種中心小規模試行液態氮超低溫植物組織保存,初期對象為種子與蕨類孢子;2016~2019 年間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推動由科技部支持之「全球熱帶植物基因組及轉錄組超低溫保存」計畫。
李家維表示植物各部位的基因組雖相同,不同部位的轉錄組(Transcriptome)卻因功能和環境而有所差異,每種植物儘可能採取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各部組織,每個部位採集 2 次;平均每個物種將會保存至少 3 個部位、6 份組織樣本。
保種中心已購置 40 具大型液態氮儲存槽,每具液態氮槽可存放 6,000 份標本,合計能容納約 30,000 個物種、240,000 份標本。現已有 4,492 個物種、24,952 份液態氮冷凍標本,儲存於 KBCC,其對應之引證臘葉標本則存放於科博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