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到第2年,愈來愈多美國製造商規劃將供應鏈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外媒報導,包括卡駱馳(Crocs)鞋、GoPro相機等美企將陸續撤離中國,更有傢俱業者表示,「一旦離開中國,就不會再回去」。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包括卡駱馳鞋、Yeti保冷袋、Roomba吸塵器和GoPro相機等製造商,為避免美國高額關稅,選擇在其他國家生產,傳出蘋果也有意將部份產品的最終組裝,移出中國。
1家美國傢俱製造商「Lovesac」現在約有60%的傢俱在中國生產,已經低於年初的75%,該公司總裁尼爾森(Shawn Nelson)表示,公司一直積極將生產轉移到越南,並計劃在明年底將產線完全撤出中國,他也表示一旦離開中國,就不會再回去。
保冷袋公司Yeti計劃在今年底前,將大部分軟邊保冷袋的生產從中國撤離,機器人製造商iRobot也表示,今年將在馬來西亞開設1條新的Roomba生產線。
卡駱馳預計明年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只剩10%在中國製造;另外, 柴油發動機製造商康明斯公司(Cummins)表示,透過將生產逐漸轉移到印度和其他國家,約節省了5000萬美元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原本希望提高對中關稅,吸引美企將生產遷回美國,不過似乎沒有達成其目的;多數分析認為貿易戰最大受益者是生產成本較低的亞洲經濟體,如越南、印度、台灣及馬來西亞,但也有觀點認為,許多中國製品是為了避稅,繞道這些國家再出口到美國。
川普非常希望能夠增加美國就業,某種程度上也希望透過美中貿易戰,使美企離開中國回到美國,但「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調查顯示,雖然有41%的美企考慮轉移中國產線,但僅有6%考慮要回美國;而外媒盤點,企業在美國經營能力、工資、強勢美元、政策及中國市場因素,是美企不想回美國的5大原因。
《USA Today》報導指出,「企業在美經營能力」涉及到了企業重新訓練員工的困難,以及美國產業結構的問題;著名保溫水壺品牌Klean Kanteen執行長奧斯古德(James Osgood)直言,在美國重新建置資本密集型產業、研發、訓練等大概要5至7年,該公司沒有能力負擔這段期間的損失。
也有美企表示,相對於美國,中國產業鏈反而更完整,如美國新增的就業職缺中,已有集中在服務業的趨勢,美國勞工部專家也指出,許多製造業有難以找到合適工人的狀況。
目前美國製造業平均薪資為每月3200美元以上,高於越南的237美元、印尼的188美元、泰國的425美元及墨西哥的400美元,使多數美企選擇將企業從中國轉往東南亞及墨西哥,而非美國。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1份報告中還指出,目前相對走強的美元,也使美國進口便宜,但在自家生產相對昂貴。
美國對柬埔寨、印度、印尼及泰國等發展中國家,採取優惠待遇以幫助其發展也是原因之一,代表美企移往這些國家,不必負擔額美國關稅。
最後,對許多美企而言,中國依然是個重要的市場,如運動品牌Columbia在中國就有700間分店,因此中國美國商會專家指出,會將產線轉往印度及東南亞是「合乎邏輯」的決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