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裡,負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數百億美元投資的高級主管黃國松(Peter Ng)每天都會進行兩次冥想。他靜靜地坐在那裡,心裡默默誦念。幾分鐘後,他的呼吸平緩下來,他的面部肌肉放鬆下來,他的眼簾停止了顫動。
我知道這些,是因為我坐在他的對面。然而,與這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的首席投資長不同的是,我不善於冥想。我知道這一點,是因為在我們的20分鐘冥想時間中途,我突然想到冥想與競爭激烈的金融世界是否相容的問題,於是我睜開了眼睛。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冥想悄然傳播開來,從一種神秘的行為轉變為一種隨處可見的活動,幾乎和慢跑或者用牙線剔牙一樣。這可能是因為——正如人們經常所言,以及許多人悄悄發現的那樣,“冥想並非你認為的那樣”。
它已悄然成為企業生活的一部分:谷歌(Google)和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鼓勵員工們以世俗方式練習正念禪修,以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
現在,冥想也在慢慢進入高級金融的殿堂。
金橋水 (Bridgewater) 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管理著1500億美元資產。該公司創始人雷•戴利奧 (Ray Dalio) 明確肯定了冥想的效果。他表示:“我取得的所有成功首先要歸功於冥想,而不是其他事情。當我冥想時,我獲得一種泰然,這讓我可以從更高的視野來看問題,讓我做出明智的決定。”
曾擔任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董事長和英國財政部長的麥納斯勳爵(Lord Myners)也發現冥想有助於集中注意力。他表示:“我非常容易激動,而冥想有助於我平靜下來,看到大局。我很可能因為冥想而變得更加有效,儘管我不想說它讓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那太可怕了!”
在臨床試驗和神經系統科學的支持下,冥想可以幫助任何人進入寧靜境界的說法已經沒有爭議。全球最大的固定收益產品投資者——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創始人和聯合投資總監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表示,冥想有助於消除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即人們普遍傾向於尋求支持自己成見的信息,同時對那些相反的、有價值的數據視而不見。
明年,作為其MBA項目的一部分,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將開辦一個由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講授的有學分的課程。文之光是一位本篤會修士,擔任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主管。儘管他宣揚關於冥想的益處,但文之光神父也敏銳地意識到,其宗教因素可能讓許多人卻步。他表示:“冥想既是普世的傳統,也是非常古老的基督教傳統,任何人都從世俗角度練習冥想並理解它。對某些人來說,它與正式宗教之間的距離令人感到自在。 ”
然而,許多人仍懷疑,霸氣十足的高級主管們能否在冥想的時候放鬆自我。一些不講情面的金融家仍將冥想視為可疑的“新時代 (New Age)”活動。私人醫療提供商Bupa的董事長、前保險公司高級主管利奇勳爵(Lord Leitch)表示,冥想可能引發令人不自在的反應。“有時我提到冥想的時候,有人流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顯然它並不適合所有人。不過,我還是認為我們應該抱開放心態,願意接受對人生有益的方法,而冥想是其中之一”。
更尖銳的問題是找到時間冥想。自1969年以來開始練習冥想的戴利奧表示:“這是最大的挑戰,也是人們停止冥想的頭號原因。”他表示,連續6個月練習冥想的人永遠不會放棄。“我無法說出冥想者與沒有冥想的人的不同,但你可以看到練習冥想並堅持下去的人發生行為變化”。
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法律顧問尙恩•黑根(Sean Hagan)來說,這是一個確定優先順序的問題。黑根從30年前就開始冥想,當時他是摩根大通(JPMorgan)的一名初級律師。他表示:“你每天早晨來到辦公室,發現一大堆事情鋪天蓋地而來,這可能讓你感到恐慌。但冥想有助於你集中註注意力,這是一個很好的技巧,而且它鼓勵人們採取'一次對付一項任務'的方法,有助於減緩節奏,”他表示。“因此,冥想對我來說非常簡單明瞭。它讓我受益匪淺,因此我把它排在優先地位”。
貝萊德(BlackRock)副董事長、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前行長菲利普•希爾德布蘭德(Philipp Hildebrand)等其他人利用瑣碎時間練習冥想——在飛機上或者乘車奔波於各種會議之際。練習冥想已有7年的希爾德布蘭德表示:“在一個身邊充斥著螢幕、文本、手機以及信息的世界裡,花上20分鐘有意識地什麼也不想,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這種停頓讓我們精神煥發。在金融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不可或缺的。”
放鬆思維可以幫助經理人在日常職場生活中保持旺盛精力。黃國松表示:“頭腦清醒可以讓你做事更加有條理。”但冥想在危機期間尤其有用,“市場波動以及由此導致的盈利或虧損真的能讓你驚慌失措——即使人們主要指望你指明方向”。
記者為撰寫本文而採訪了一些極為務實之人,他們沒有一個人表示冥想是通往極樂世界的入場券,或者僅僅靜坐並關掉手機就有奇蹟發生。利奇勳爵表示:“它不是一種神奇的萬靈藥。”
的確,往往被批評不道德的金融家在金融危機之後求助於冥想似乎有些古怪,但或許正是因為金融危機,才有更多人轉向冥想。
冥想可能是“更深入思考”的方法之一。當然,冥想似乎讓某些人更願意審視自己的內心。它是否會對金融世界的道德產生影響,則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Financial Times, 原作者為John Paul Rathobon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