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屢創高點,但近來市場卻瀰漫著一股恐慌氣氛,投資人關注耶魯教授 Robert Shiller 著名的股市本益比指標,憂心美股已經過熱,媒體也充滿相關報導,似乎美股已經醞釀一個即將破滅的泡沫,但是《MarketWatch》專欄作家 Paul B. Farrell 獨排眾議,認為市場過度悲觀,受到認知偏差影響,他認為美股多頭還有很長一段路可走,將一路漲到 2017 年。
Farrell 指出,近來媒體面充滿著「股市過熱」、「巨大泡沫」、「股價過高」等標題,以諾貝爾獎得主 Robert Shiller 著名的本益比理論作為依據,指稱股市將如同 2000 年一樣崩盤,投資人、華爾街都陷入恐慌,甚至有人認為這將是有史以來最大股市泡沫。但 Farrell 的看法並非如此,他認為股市現在的狀況就如同 2004 年一樣,只是處於 2002-2008 年多頭牛市的中段而已。
何以如此?Farrell 認為「恐慌」是金融行為學中常見的現象,因為過去的確發生過泡沫破滅,就認為這次也會再度發生,即使是向來以邏輯操作買賣自豪的股市專家也會受到「恐懼」和「驚慌」影響,做出可預測的非理性行為。
金融行為學專家們皆指出「認知偏差」將會誤導我們的投資行為,所有的投資人都有認知偏差影響我們的理性思考過程。
Farrell 過去曾寫過「樂觀是投資人最大敵人」的文章,但今日他認為,悲觀同樣也是投資人最大的敵人,扭曲了專家、媒體和大戶的思考模式。大量的報導預測現在正醞釀有史以來最大泡沫,恐懼和恐慌掌控了投資人的思考,阻礙了他們看見股市其實正處於牛市中段的能力。
但糟糕的是,偏見是不知不覺的東西,一般人往往未察覺自己受到偏見影響,看不清自己的不合理,還覺得自己很理性,受到大腦肯定,我們更會認為我們的偏差認知是普遍真理。
Shiller 過去曾經成功預言 2000 年的科技泡沫,但是當時他還不是諾貝爾獎得主,如今他已是獲獎大師,其言論受重視程度自然不同以往,但是 Farrell 認為 Shiller 理論被誤用了。
例如美聯社近來的報導就指出根據 Shiller 的本益比計算,S&P 500 指數已經逼近歷史高點,24 的本益比遠高於歷史平均,股票已經過貴,且將 Shiller 過去準確預測科技泡沫當作借鏡,認為美股崩盤近在眼前,不是 2013 年底就是,2014 年。
但 Farrell 認為這根本不構成原因,回首 2004 年投資者其實也面臨同樣的處境,當年股市本益比也被認為已經過高,市場上也是一片認為股市大修正將至的看法,Farrell 認為現在只是重演 2004 年同樣的劇情,2004 年泡沫沒有破滅,現在也不會。
億萬富翁 Ken Fisher 就對這種熊市看法嗤之以鼻,他公開嘲笑 Shiller、葛洛斯等空頭大咖。Fisher 以自己的研究證明本益比是無用的神話,本益比高低與市場回報沒有關係。
而且 Farrell 指出,2004 年當年股市本益比被指過高時,股市還繼續飆漲了 4 年。
總之,Farrell 認為投資人不要被認知偏差誤導,別錯過股市上漲的步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