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經濟成長減緩憂慮又升溫,因部分較小城市的房價正在下跌,企業也開始債務違約。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亞太部門主任李昌鏞週一 (28 日) 表示,他相信中國爆發全面性金融危機的機率仍然低落。

李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提出了不需要擔心中國危機的 3 個理由。

1. 中國負債的債主大部分是自己人。

中國債務的確龐大,部分人士估算,官方及民間負債總額恐怕高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2 倍,相當恐怖。而在經濟成長降溫及利率節節升高之下,中國企業及地方政府將如何按時履行債務,仍是一個謎。根據 IMF 預估,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 7.7% 降至 7.5%,明年再降至 7.3%。

李不否認,中國一定冒出越來越多的債務違約案件。但他認為,情況不會像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前泰國及南韓那樣嚴重,因為中國並未背負大量外幣負債。根據中國外匯監管局提供數據,外債總額只佔中國 GDP 的 9% 左右;相較於南韓在 1997 年背負的外幣債務高達 GDP 的 1/3。

這也意味,若今年已貶值約 3% 的人民幣若繼續下貶,並不一定會造成中國國內人民幣債務金額大幅上升,因此不至於從破產演變為滾雪球般不可控制的情況。

2. 中國政府的債務水準仍低。

中國政府雖然如同許多先進國家,預算都呈現赤字,但其赤字規模相對較小,根據美國銀行美林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估算,中央政府赤字只佔 GDP 的 2.1%;若加上負債沉重的地方政府債務總額,也才只佔 GDP 的 53%。相較於美國全國政府負債總額高達 GDP 的近 100%,日本更達 240%。

這意味若中國償債能力越來越吃緊,政府仍有餘裕擴大支出來彌補經濟成長減緩;甚至在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或企業需要紓困求生時,還有能力協助。而在最壞情況下,中國央行也可以學美國聯準會 (Fed) 及日本央行採取量化寬鬆 (QE) 收購資產行動。因此李認為,若發生不好的情況,中國仍將能夠撐過去。

3. 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如同其國家經濟發展,都是在中央政府的計畫之內。

儘管中國領導階層對於實際經濟決策的控制程度,很容易被高估;但他們能夠施展影響力的方法,仍足以令美國及其他民主國家的決策者羨慕。一方面,中國經濟官員在落實政策時享有較大權力,無需中國人民大會同意;另方面,大部分中國銀行由國家控制,且經濟仍由國營企業主導。

換句話說,中國政府能夠指示銀行如何放款、指示企業如何投資,即便北京當局目前仍盡量避免出此下策,但仍是選項之一。不像西方國家央行即便把利率降至空前低點,仍無法驅動銀行擴大放款及企業擴大舉債投資,導致經濟危機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