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研究顯示,部分行為特質確實可以遺傳;然而,遺傳學家一直難以找出能造成不同行為傾向的特定基因。這正是為何最近一項新研究必定會引起各方仔細檢視和大量爭議。

本研究調查的3種基因中,前2種名為MAOAHTR2B;據信這兩種基因會造成侵略傾向。Jari Tiihonen博士的團隊,自芬蘭的定罪罪犯收集資料,有些人的罪行與暴力犯罪有關,有些則是竊盜等無關暴力的犯罪。

Jari Tiihonen博士挑選MAOA,是因為先前的兩項研究認定,部分MAOA的對偶基因可能會促進暴力行為。HTR2B先前只在一項人類研究中被定為暴力風險因子,但老鼠研究顯示,此看法相當可信。

研究團隊將志願犯罪者分為兩組,一組為暴力犯罪者,另一組則為非暴力犯罪者;結果顯示,非暴力罪犯擁有低活動MAOA的機率,與一般芬蘭人相近,暴力罪犯的機率高於一般芬蘭人,極度暴力罪犯的機率又更高。這表示低活動MAOA,可能是造成暴力傾向的因素。反之,可能導致暴力傾向的HTR2B版本,在非暴力罪犯、暴力罪犯和一般人身上,都一樣常見。

2種基因的研究動機出自假說,第3種基因CDH13則源於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亦即尋找暴力罪犯身上較為常見的基因。這類研究應謹慎看待;由於檢視範圍為全部基因,出現假關聯性在所難免。不過,研究團隊以另一組罪犯確認其結論,亦獲得相同的結果。

本研究確認了第一種基因可能會影響暴力行為,去除了第二個候選者,並增加了第三個候選者。但最重要的問題是,「影響」一詞到底代表什麼?研究團隊預估,MAOACDH13僅與5-10%的芬蘭暴力犯罪有關,代表基因只是個小型因子。

此外,Jari Tiihonen博士亦觀察到,在芬蘭,多數暴力犯罪是在酒精或安非他命的影響下發生,兩者都會刺激多巴胺水準;而證據顯示,高多巴胺水準與暴力行為有關。這只是猜測,但本研究確實為MAOA假說提供了第3個資料點;那無法證明假說,但也能讓人更認真地看待此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