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石油專家Amy Myers Jaffe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表示,「世界經濟正在轉型,未來20年內將會大幅改變人類使用能源的方式。」主要原因是工業生產指數增加、軟體支持的物流、快速城市化、開發中國家特定地區的政治紛擾、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使得過去高度依賴石油的情況將不復見。

地緣政治與經濟對石油需求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經濟成長與石油脫鉤,世界強權將會將注意力轉移至稀有資源,像是食物、水、礦產,例如現在許多國家開始對非洲很感興趣就是如此。而全世界國家與伊朗和解,沙國石油需求就開始下降,美國油田開採,俄國和許多OECD國家也無法再以石油牽制國際局勢。

國際能源協會預期石油需求會從2013年每天9,000萬桶上升到2040年的1.04億萬桶,但Jaffe認為這低估已開發國家對石油需求下滑程度,且高估開發中國家對石油的仰賴。2014年歐洲石油使用量創1990年中期以來最低,美國石油使用量最高峰在2007年,之後因汽車效能與人口趨勢,預期2035年前每天石油使用量將下滑 180-270 萬桶。

中國柴油需求連續兩年下滑,預期柴油需求將在2017年,石油在2025年見頂,之後隨著政策轉向低能源密集產業,以及再生能源與汽車科技政策也將開始下滑。

Jaffe 指出減少石油需求最重要的功臣是IT效率,包括資訊科技與大數據,才正要開始對日常生活帶來極大改變,特別是對千禧世代。包括從交通物流到工業設備進步都會提升生產效率,以及共享經濟將能大幅節省能源使用。

還有衛星影像、遙控感測器、通訊科技、雲端運算、機器人與智慧工業機器,都能減少石油需求。如應用在航空導航的大數據已可節省10-20%的燃料需求,同樣效果也可在鐵路運輸上看到。自動化與 3D 列印也可讓製造業降低燃料依賴。

有些人認為石油需求不會下滑原因之一是消費塑料增加,但其實塑料生產占石油消費只有5%,所以是過度誇大的說法,且 Jaffe 認為千禧世代消費者對塑料的需求也會減少,主要是因為環境意識提高,目前零售商、汽車公司都已經逐步在減少塑料應用。

Jaffe 認為快速城市化也會讓石油需求下滑,原因是在一些新的都會如印度、印尼、阿拉伯海灣國家,因防治空氣汙染政策導向,會避免大量的汽車數量增加,再加上許多城市大眾運輸網路發達,政策也傾向限制汽車總量。

此外,低油價與政治動盪也降低中東與非洲國家的經濟活動,這兩個地區也是石油使用量最大的推手。中國太陽能出口與電動車政策,也會抑制全球石油需求。然而,經濟、政治、科技變化太快,未來沒有事情是說得準的,但如何降低石油依賴的能源效率政策,已成為各國展現實力的焦點,經濟成長與石油的關係已不再如以往密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