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提起偉大的科學家時,幾乎都是說牛頓、愛因斯坦等男性科學家,卻往往忽視那些在科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女科學家

法國籍波蘭裔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居里夫人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934年)可能是人們最熟悉的女科學家她是首位諾貝爾獎女科學家、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而且是唯一獲得二種不同科學類的諾貝爾獎者。居里夫人獲得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及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創造英文的放射性(Radioactivity)一詞,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指導人們首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療腫瘤。

BBC619日報導,還有一些著名的女科學家,雖然為科學作出傑出的貢獻,但是常常被人們忽略。

桃樂絲·瑪麗·霍奇金Dorothy Mary Hodgkin1910年-1994年),英國女生物化學家,196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她的成就領域為蛋白質晶體學。

霍奇金經過了35年的工作破譯胰島素的結構。她還利用X射線晶體學技術,證實青黴素的結構以及破譯維生素B12的結構。

還有一些女科學家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她們的成就促使別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比如羅莎琳愛爾西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1920年-1958年),英國物理化學家與晶體學家。她對DNA的研究為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但不幸的是,羅莎琳在1958年因病離世。而她對DNA成像的研究結果促成三位科學家華生(James Watson)、克里克(Francis Crick)及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獲得1962年的醫學生理學諾貝爾獎

伊達塔克諾達克(Ida Tacke Noddack1896年-1978年),德國化學家、物理學家,是首先提出核分裂概念的科學家。伊達參與發現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75號元素錸(rhenium, Re)和43號「鎷」(masurium, Ma)。但是,人們往往忽略鎷元素就是目前的鎝(technetium)。

吳健雄(Chien-Shiung Wu1912年-1997年),中華民國物理學家,是20世紀對物理學作出最重要貢獻的科學家之一。她曾參加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核試驗工程。

吳健雄的研究曾促成楊振寧與李政道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吳健雄於1958年當選第一位華裔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78年,獲沃爾夫基金會(Wolf Foundation)首次頒發的沃爾夫獎。

傑出的華人女科學家吳健雄(二) - sym3381 - sym3381的博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