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跟小公司,到底哪個好?大公司有組織有制度,帶著名片出門走路有風,卻也可能有玻璃天花板,只能當個基層螺絲釘;小公司雖然有人治凌駕法治疑慮,組織卻相對扁平,每個人的貢獻能見度更高,加上頭頂空位尚多,是出人頭地的好跳板。
24歲就在連鎖餐廳當店長,創造年營業額1億日圓奇蹟的日本企業顧問毛利豪,由於痛感大組織內缺乏升遷管道,加上上頭管理職位早被卡死,毅然決然在32歲轉換跑道,進入小型不動產公司上班,在3年內就當上課長,並晉升為重要幹部,甚至成功獨立創業。毛利分享在小公司出人頭地的成功經驗,即便在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裡,遵循這些潛規則,也能讓你的職場價值越來越高:
潛規則1:一定要打出自我品牌
許多在大公司待久的人,轉職到小公司最不習慣的一件事就是:「怎麼在外頭說話沒人要聽了?」大公司的招牌又大又亮,過往以為自己吃得開,原來全是靠公司的光環。少了名片加持,別人決定是否與你合作的關鍵,就只剩你的專業和在業界的口碑,在小公司要出人頭地,就要靠自己累積作品與實力。
潛規則2:爭取重要幹部而非直屬上司的青睞
小公司組織相較扁平,考績不見得由直屬上司決定,重要幹部和老闆也會參與評價,加上不見得有公正公開的考核機制,往往個人主觀好惡勝過一切,若被公司內重要主管討厭,即便能力再強也可能永無翻身之地。在小公司內,最重要的就是在老闆或重要幹部心中留下好印象,即便跟直屬主管處不來,也能保住自己在組織內的評價和地位。
潛規則3:積極爭取在人前說話的機會
在小公司,簡報的對象不是組織內的重要幹部就是客戶,簡報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考績和業績,每次簡報都是讓自己獲得晉升的舞台。千萬不要怕上台簡報,因為這是最好的練習,哪怕只是在大家面前說話時更有氣勢,都會大大改變眾人對你的評價。若直接上台簡報的機會不多,也可利用會議的臨時動議時間發表意見,或者在分組討論時積極自我介紹,搶下小組主導權。
潛規則4:自願擔任會議領導者
會議領導者就是主導會議,讓會議進行更順暢,同時具備協調導正能力的角色,例如,當會議中出現偏頗意見時,要跳出來協調,激發出與會者的多元想法,並在適當時機收束討論,避免過於發散。妥善引導會議,就會給人「很有領導力」的印象,特別是在公司高層在場的場合,加分效果更強。最簡單的領導技巧,就是把所有討論議題記錄到白板上,再帶領大家逐項討論。光只是把口語寫成看得到的文字,就能協助眾人冷靜聚焦並做出判斷。
潛規則5:積極尋找外部盟友
樹大招風,在公司裡越拼命越出風頭,就越容易樹立敵人,尤其是被重金挖角來的空降部隊,還沒到職就被眾人當成假想敵,讓工作窒礙難行。小公司內風向好帶,聯合次要敵人之下,砲口往往一致,這時反擊,只會引發眾怒被轟成蜂窩。在組織內得不到認同,不如積極參加外部的交流活動,建立起自己的「外部人脈」,藉由旁觀者的肯定,提升自我評價,專注把自己覺得對的事做出成果。
潛規則6:忙不過來要懂得跟別人「借時間」
接派工作一多,時間就會不夠用,無論在大公司或小公司都一樣。雖然每家公司狀況不同,但小公司的人力容易調動,「向別部門借人」未嘗不是好選擇。但談判方式一旦有誤,小則傷害同事感情,大則讓自己站不住腳,求助時,務必站在雙贏的立場,強調「讓手邊沒事的來幫忙,不但對公司有益,也能讓同事的職涯找到新方向」。平常務必多觀察公司裡有哪些人是「被埋沒的鑽石」,遇到事情的時候,才能找到對的人來救火。
潛規則7:用數字量化自己的貢獻,別當賠錢員工
能否為公司貢獻可量化的業績,左右你在公司裡的重要度。在人數少的小公司裡,每個人的貢獻占比明顯,若能懂得用數字來表現自己能為公司的貢獻,並設法進駐獲利單位,絕對能鞏固自己在組織內的地位。雖然依照行業、職位不同會有浮動,但若對公司的業績貢獻能超越個人年薪3倍,就可避免被貼上「賠錢員工」的標籤。
潛規則8:別怕跟老闆單獨吃飯,飯桌上多提案而非發牢騷
很多人怕與主管單獨去吃飯,認為這是一種應酬,多說多錯,但其實剛好相反。跟主管獨處的飯桌不像辦公桌,少了點嚴肅多了分親近,最重要的是不怕同事聽了產生敵意,是向有決策權的重要幹部表達心中構想的最佳場合,千萬別只帶耳朵不帶嘴。但表達心中構想不等於抱怨發牢騷,仍應站在能讓組織變得更好的立場上,提出建議與解決方案,再強勢的經營者,也會豎起耳朵傾聽你的建言。
潛規則9:談判時讓對方明白「對他有什麼好處」
在小公司裡,人與人間關係緊密,若用「拼輸贏」的方式談判,雙方勢必會變得很情緒化,影響人際關係,最好的方式還是不執著於自己的利益,提出第三方案,讓雙方都獲益的「雙贏談判」。例如,就算個人要在下班時去進修,也要以「精進專業知識能讓組織獲益」來說服主管,並提供提早上班等解決方案,避免同事心中產生不平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