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做什麼都讓你覺得「沉重無比」,就算只是最平凡的小事,也會吸乾你全部的能量,專心工作變得愈來愈困難?對於公司、客戶或整個社會乃至經濟系統感到憤怒?

「倦怠」的圖片搜尋結果

幾年前,薛夫納(Anna Katharina Schaffner)成為「職業倦怠」的受害者,不管做什麼都會讓她覺得「沉重無比」,就算只是最平凡的小事,也會吸乾她全部的能量,專心工作變得愈來愈困難。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也有人認為這是現代才有的問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薛夫納是肯特大學的文學批評和中世紀歷史學家,她決定深入研究此事,看看醫生和哲學家如何理解人類心理、身體和精力的極限;而《Exhaustion: A History》這本書,就是她的研究成果。

有人認為職業倦怠只是憂鬱症的另一個說法,但一般來說,兩種情況相當不同。

憂鬱症多會導致失去自信、自我厭惡等,但職業倦怠不會如此;職業倦怠帶來的憤怒通常不會指向自己,而是指向公司、客戶或整個社會或經濟系統。

有種說法認為,我們的大腦就是無法應付當代的工作環境。企業愈來愈注重生產力,人得透過工作證明自己的價值,讓勞工長期處於「戰或逃」的狀態;這種狀態的目的原本是用來應對極度危險,但如果我們長時間面對這樣的壓力,就會讓身體難以繼續作戰。

職業倦怠由來已久

但薛夫納在挖掘歷史文獻之後發現,早在當代工作場所興起之前,人類就會深陷於極度疲倦之中。最早討論倦怠的文章之一,出自羅馬時代的醫生蓋倫(Galen);他描述的狀況,確實與今日的職業倦怠有許多相似之處。

到了基督教主宰西方文化之時,倦怠也成為靈性衰弱的徵兆;她認為,現代壓力的來源之一,即為我們比過去更有自主性、更有選擇工作和活動的自由;因為沒有明確的界線,許多人會因為擔心表現不佳、擔心自己不夠好,而讓自己做太多事。她也同意,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有可能會吸乾我們的活力。許多原本想替我們節省精力的科技,反而成了壓力的來源;今日,我們愈來愈難把工作留在辦公室裡了。

若歷史可為明鑑,這種問題並沒有簡單的解藥。

薛夫納表示,解除倦怠的方法因人而異,你必須知道什麼東西會耗盡、什麼東西能回復你的精力,而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和休閒之間劃出界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