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用黑貓宅急便,解決偏鄉交通問題?
台灣偏鄉長期悶燒著一把火。住在嚴重老化、人口外流的村落,想要出門看病、採買生活用品,只能靠長途公車,但隨著乘客愈來愈少,業者為避免虧損就乾脆拉長班距,造成搭乘愈困難,於是愈少人有意願坐車,深陷無法回頭的惡性循環。
交通路線的永續經營不能只靠政府補貼,也不能以道德責任苦撐,而需善用資源、善用成本達到最有效益的服務。 日本就在解決這個問題。
宮崎縣位於日本最南的九州,東面向太平洋,其它三面都被群山環抱,面積略小於台南、高雄、屏東3縣市的總和,110萬人口中將近每3個人就有1人65歲以上,遠超台灣老化最嚴重的嘉義縣(近5人有1人)。青綠群峰包圍的西米良村更是嚴重,1200名村民中65歲以上的已超過4成,是典型被邊緣化的山間聚落,最多的年輕臉孔竟是開數小時車遠來露營的釣客。
日本雅瑪多運輸公司(黑貓宅急便)與經營宮崎縣大眾運輸的宮崎交通公司合作,2015年10月由西米良村開始試行新服務。拆掉公車中段的座椅隔出貨物區,載人也載貨,結合同樣虧損的客運和宅配,稱為「客貨混載」模式。
其實,這並非黑貓首次推動「客貨混載」,2015年6月日本黑貓已在岩手縣與公車業者合作,將服務送進因受東日本震災海嘯侵襲,人口大量外移的重茂半島(位於本州最東端)。
結合公車路線,不但降低雙方司機人力、空車來回等成本,這模式最吸引人的是還開出了許多全新可能性,如代購家庭消費品、定期問候老人家,甚至還可協助在地商店配送,兼顧利潤和安老。 途中站點的安排也別具巧思,到西都市的45公里途中刻意經過醫院、超市,滿足乘客的生活機能。
2016年6月,客貨混載營運路線擴大到3條,增加由宮崎縣北部山區的高千穗町到延岡市,以及諸塚村到日向市兩條路線,總長度膨脹到150公里。
藉著整合資源創造新服務的思維固然饒富新意,實際上背後也因日本黑貓有一個更大規模的「G計畫」在運作。「G」指的是地方自治體(Government),黑貓希望以此計畫協助強化部分的地方政府功能。
舉例來說,黑貓快馬加鞭和各地市町村締約合作,2014年3月已在青森縣黑石市、高知縣大豐町、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等109個自治體支援家訪、購物或震災復興。2016年年中服務對象約達近5倍。
在G 計畫的架構下,日本黑貓的思考脈絡就變得相當清楚:以高齡者為中心,思考自己的物流本業能提供哪些服務,再找異業合作,進一步產生更多好用的服務,同時兼顧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樣的創新思維,對台灣相當有學習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