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距離香港 285 公里)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是全球首次在海域可燃冰試採中成功連續穩定產出天然氣。中國望在 2030 年前展開可燃冰商業開發。

綜合星島日報、香港明報、文匯報報導,中國科學家今年3月設立可燃冰試開採鑽井台「藍鯨一號」。採氣點位於水深1266公尺海底以下 200公尺的海牀中。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宣布試採成功。取自網易

5/10日鑽井台正式出氣試點火成功,到目前為止,累計產出天燃氣超過12萬立方公尺,產出的天燃氣甲烷含量高達99.5%。日產超過 1 萬立方公尺以上,最高日產達到3.5萬立方公尺。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主要成分是甲烷,由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組成,外貌類似冰雪,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因此被稱為可燃冰。

 

國際上早在上個世紀 60 年代就開如勘探、研究可燃冰,日本、美國及加拿大等國較中國更早取得可燃冰樣本,也較中國更早開始海洋可燃冰開採研究,但均告失敗。2013 3月,日本宣布成功從愛知縣附近深海可燃冰層中提取出甲烷,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海底可燃冰採掘技術的國家,但該次試採僅維持6天,由於泥沙堵住了鑽井通道,被迫停止。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為全球第 3 大凍土國,中國具備良好的可燃冰賦存條件和資源前景,中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 740 億噸油當量,青藏地區則有 350 億噸油當量。

中國陸域和海域可燃冰主要分佈在南海海域、東海海域、青藏高原和東北凍土帶,並且含量較大。2005年,官方宣告在南海北部發現世界上規劃最大的可燃冰分佈區,其面積約為430平方公里。2007年,中國在南海北部首次鑽探獲得實物樣品。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宣佈,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 2-3 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 2030 年前進行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中國實現在可燃冰開採技術上的領跑。這是繼美國引領頁岩氣革命之後的,由中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各國可燃冰開採進度

日本

20006月,政府設立「可燃冰開發研究委員會」,啟動大規模可燃冰研發計劃

20133月,成功從深海可燃冰層中提取出甲烷,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海底可燃冰採掘技術的國家。計劃在 2018 年開發出成熟技術,實現商業化生產

美國

1998 年,將可燃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能源列入長遠計劃

2012 年,在阿拉斯加北坡進行二氧化碳置換可燃冰生產試驗取得成功,並從中安全有效地獲得穩定的天然氣流,30天收取甲烷氣近 3萬立方公尺

加拿大

2002年,與美、日等國合作,採用加熱法對可燃冰進行試驗性開採

2008年,與日本合作進行可燃冰第二次開發試驗,累計產氣量約1. 3萬立方公尺

俄羅斯

1970 年代,前蘇聯開始對陸地可燃冰礦床進行商業開採,在14年內總採氣量 50.17億立方公尺

20072009年,與日本、比利時合作,在貝加爾湖進行了5次可燃冰開採技術工藝試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