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主辦的東協和東亞系列峰會12日起陸續登場,包括中國與東協(10+1)峰會、東協與中日韓(10+3)峰會和東亞峰會(10+8),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10+1 加上中國 全球第3大自貿區
「10+1」是10國組成的東協分別與中國、日本、南韓的合作機制。去年11月13日,東協與中國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10+1」峰會,同意正式啟動延宕已久的「南海行為準則」協商。
不過,在台灣,「10+1」通常是指「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這個自貿區2010年元旦上路,有19億人口,國內生產毛額近6兆美元,貿易總額達4.5兆美元,是全球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全球經濟規模第三大的自由貿易區。
10+3 加中日韓 建立東亞共同體
「10+3」是東協與中日韓3國的合作機制。東協與中日韓合作的概念,最早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於1990年提出。1995年的東協曼谷峰會提議東協與中日韓領袖會晤。1997年,首次東協與中日韓(時為9+3,柬埔寨加入東協後稱10+3)領袖非正式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東協與中日韓合作正式啟動。2004年,各方一致同意,將10+3作為建立「東亞共同體」的主要管道。
10+3在財金、糧食、減貧、災害管理等20多個領域展開務實合作,建立了67個對話與合作機制,形成了以領袖會議為核心,以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大使級會議和工作組會議為支撐的合作體系。領袖會議是最高層級機制,每年舉行一次,負責規劃10+3的發展策略。
10+8=「東亞峰會」 美俄印澳紐 也參一咖
東亞峰會是東協與中國、日本、南韓、印度、澳洲、紐西蘭、美國和俄國8國的合作機制。東亞峰會概念最早也是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於2000年提出。2002年第六次10+3領袖會議通過「東亞研究小組最終報告」,「推動10+3領袖會議向東亞峰會演變」是報告提出的九項中長期措施之一。在東協推動下,首屆東亞峰會於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舉行。
東協10國、中國、日本、南韓、印度、澳洲和紐西蘭是創始成員。美、俄兩國於2010年10月第五屆東亞峰會上加入。東亞峰會是年度領袖會議機制,由東協輪值主席國主辦和主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