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事業輝煌,從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到名嘴歐普拉,這些公認的「成功人士」,除了運氣之外,其實都有些共同的特質。
財經暢銷書作家、也是知名的TED講者巴奇亞格(Rafael Badziag)研究並訪問數十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發現儘管他們事業領域與專業各有不同,但不難理出成功背後的共同脈絡。
爬梳他們走向成功的動力與習慣,其實有不少你我都能做得到,不管是正在職場奮鬥,或退休後打算展開「第二人生」,都值得參考:
1. 自我對話:日記、冥想、自言自語
密西根大學一份研究顯示,「自言自語」能有效紓解壓力,特別是以「你」或自己的名字代替「我」來自我喊話,比如直接對自己說:「你做得到的」,會比「我做得到」更有激勵效果。
演藝圈包括艾瑪.華森(Emma Watson),女神卡卡(Lady Gaga)都有寫日記的習慣,珍妮佛.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更是從13歲就開始寫日記,她曾透露已累積六大本皮質日記本,安穩地鎖在保險箱。
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CEO多爾西(Jack Dorsey),以及名嘴歐普拉(Oprah Winfrey)則表示自己每天冥想,科學證實靜坐冥想確實能化解壓力、讓大腦更富彈性、心情更愉快。
2. 規律的作息,儀式性的習慣
成功人士的作息多半規律而固定,包括股神巴菲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以及歐普拉,都在6、7點左右就起床,開始運動、健身,或者直接進入工作。
不少企業高層更習慣以一些「儀式性」的小動作來開始或結束一天,龍舌蘭酒知名品牌Patron共同創辦人德約里爾(John Paul DeJoria)不管在家裡或飯店,起床後會先在床上靜思5分鐘,然後才開始一整日的行程。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共同創辦人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睡前則一定要讀紙本書,並杜絕3C產品干擾。
3. 享受孤獨,但也善於溝通
內心強大的人多半不怕獨處,他們認為獨處是自我沉澱與省思的絕佳機會,幾乎每天都有一段me-time (屬於自己的時間),並樂在其中。
但這不代表他們孤僻而冷漠,相反地,成功者多半都是溝通好手,他們善於利用語調、身體語言來說服別人,想想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生前在蘋果開發者大會的每一次簡報,到現在都是行銷領域的指標。
4. 強大的驅動力
要成功當然要有足夠的動力推著你往前走,不諱言很多人的動力是擺脫貧窮。歐普拉家境貧困,從小只能改馬鈴薯袋當衣服穿,經歷未婚懷孕(小孩夭折)、寄人籬下,最後靠著自身努力成為美國史上酬勞最高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雖然聽起來有點過於清高,但確實也有人的動力來自於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比爾蓋茲卸下微軟職務後致力公益,他認為科技是用來「解決問題」,亞馬遜CEO貝佐斯(Jeff Bezos)當初只是想讓大家動動手指、點點滑鼠就能買東西,如今他成了全球首富。
還要戒掉1個壞習慣:做「低收益」的事
除了共同習慣,成功者還有一件事不做:低收益的事。這裡的收益不見得是金錢,而是對你有幫助、能自我成長的收穫。簡單說,他們不浪費時間,珍惜一分一秒。
股神巴菲特曾說:「我可以買任何想要的東西,但就是不能買時間。」
比爾蓋茲說他20多歲開始就不聽音樂和看電視,他認為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分心,好專注於事業。蓋茲的小孩14歲之前也不准使用手機,他更禁止家庭成員在飯桌上使用電話。
你不見得要像蓋茲這樣極端,但核心精神是專注在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事,減少「低收益」活動,例如少追一點劇、少滑一點手機。
一天24小時是每個人最公平的起跑線,要邁向成功,或多或少都必須有些犧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