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10日公布2018年及2019年得主,分別由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獲得桂冠。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朵卡萩的作品富有敘事的想像力及廣博的熱情,刻畫跨越疆界的人生形式;漢德克運用語言的匠心,探索人類經驗的廣度與特性,使作品富有影響力。

「nobel prize literature」的圖片搜尋結果

57歲的朵卡萩和漢德克將分別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獎金。朵卡萩接受瑞典廣播電台訪問,對於獲獎感到不可思議,也很榮幸和她最愛的作家漢德克一同獲獎。

負責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去年深陷醜聞,院士丈夫被控性侵,導致院士對立且多人請辭。瑞典學院宣布延後一年頒獎,優先處理內部問題並重振聲譽。

朵卡萩出生於波蘭蘇萊胡夫,1980年就讀華沙大學接受心理學家訓練,自認是榮格的信徒。她的文學創作生涯自廿歲後半開始,1989年出版詩歌集,199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圖書人的旅程」(暫譯)。

之後朵卡萩持續且穩定創作,2007年作品「逃亡者」(Bieguni)的英譯本去年獲頒曼布克國際獎。評審稱讚她的作品「充滿智慧、想像力與文學風采」。

她的創作範圍廣泛,包括詩歌、散文及劇本,2009年的小說「犁過死者的骨頭」(暫譯)曾改編為電影「神祕獵殺」(Pokot),是一齣小鎮發生連環殺人案的黑色喜劇。

76歲的漢德克被譽為德語世界重量級小說家,他在二戰期間出生,少年時期就開始創作,自殺的母親和酗酒的繼父都曾入他筆下;23歲出版第一本小說,此後中斷學業專心創作。他也寫詩、散文和劇本,曾為德國名導溫德斯的多部電影寫劇本,包括1987年電影「欲望之翼」。

不過,漢德克的政治立場迭有爭議,他曾在有關南斯拉夫內戰的作品中批評西方國家,甚至出席「巴爾幹屠夫」米洛塞維奇的喪禮,以塞爾維亞語發表悼詞,招致撻伐,被指為塞爾維亞極右民粹主義的代言人。他之後公布英譯版悼詞,暗諷西方世界的偽善。

2014年漢德克曾批評諾貝爾文學獎應該廢除,今年獲獎,不無諷刺意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