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還沒找到解方之下,國際旅行大概很難恢復,這不只讓觀光旅遊業者叫苦連天,大氣科學家也成最大受災戶,他們擔心沒有國際旅行,仰賴大量數據建模的氣候預測已看到失準現象。
正常情況下,每天有數十萬架飛機和船隻在地球上縱橫交錯,運送旅客或運送貨物。這些飛機或船隻當中很多都配備敏感的儀器,可以收集周圍環境的各種科學數據,包括空氣或海洋溫度、風速和濕度的所有資訊。科學家經常使用這些數據用於模擬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模型。但全球旅行放緩引發研究人員擔憂,擔心預測可能會受影響。
而影響已顯現。刊登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的研究評估今年 3~5 月全球天氣預報的準確性,然後與 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同期預測,以及今年 2 月大流行前預測比較,結果顯示,疫情大流行發生後,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預測都變得不太準確。
《科學人》報導指出,如果天氣預報錯誤會造成各方面的衝擊,如農民依靠準確的預報來保護自己的莊稼、公用事業公司使用溫度預測估算一天消耗的電量,天氣熱對電力的需求往往會飆升,如果公用事業公司無法準確平衡發電量與消耗電量,可能會影響電網的穩定性。
由於北半球的預報往往更加依賴飛機收集的數據,因此北半球比南半球的預報準確性差異更為明顯。只有西歐是明顯例外,研究發現,歐洲預測並沒有如北半球其他地區嚴重,主要原因是歐洲擁有固定氣象站網路,不斷收集科學家通常從飛機獲得的相同類型數據,因此較不受國際旅行限制影響。
受打擊的不僅飛機數據,這次疫情還造成海洋數據盲區,也可能會破壞天氣預報並妨礙科學家對氣候變化的理解。報導指出,由於各國政府和海洋專業機構召回幾乎所有海洋科學研究船,加上一些配合數據收集的商業船隻停航,導致無法提供重要的海洋和天氣觀測資料,而科學家為了收集大量海洋數據而在海洋建立的浮標網路,需要規率性維護,停航造成無法定期維護這些觀測系統,也影響海洋氣候數據傳輸。
如聯合國轄下的全球海洋觀測系統就出現狀況,疫情以來,旗下商船合作計畫產生數據減少約 90%,而另外一項類似計畫的氣象數據也下降 15%。 而世界最大、最重要的自主海洋感測器系統之一 Argo 網路最近也報告數據減少 10%。
這些海洋觀測不僅提供短期天氣預報,還用於長期監測氣候變化。報導指出,研究海洋與大氣二氧化碳交換的科學家高度仰賴從研究船獲得的觀測結果,重大數據中斷可能會降低海洋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也可能導致科學家監測和研究全球變暖影響的長期數據收集有了缺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