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新研究顯示,對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冷漠(apathy)是失智症早期警訊之一,而不是憂鬱(depression)。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和荷蘭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RU)的研究人員都表示,憂鬱過去認為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或許是因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使用的憂鬱量表較少評估冷漠程度。

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和精神病學》期刊,這是第一項針對腦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患者檢視冷漠、憂鬱和失智症關係的研究,有三分之一年長者會罹患 SVD,有四分之一同時罹患中風,這也是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的主因之一。

研究團隊針對兩組 SVD 患者研究,在不同組別的受試者均發現冷漠程度基準越高、隨著時間提高冷漠程度的受試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相較之下,一般程度的憂鬱及隨著時間憂鬱程度不變的受試者,並未檢測到會影響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儘管受試者 SVD 嚴重程度不同,但試驗結果都一致,表示此結果可廣泛應用在不同 SVD 案例。控制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和認知程度等失智症的各項變因後,冷漠與失智症的關係依然存在。

研究第一作者劍橋大學臨床精神科學系(Department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sJonathan Tay 博士生表示:「先前研究發現晚年憂鬱症(late-life depression)和失智症有許多矛盾之處,我們的研究認為是因臨床常用的憂鬱量表並未明確區分憂鬱和冷漠的差別。」

冷漠的定義是「減少目標導向行為」,也是 SVD 患者常出現的神經精神症狀之一,而憂鬱是 SVD 患者的另一種症狀。儘管冷漠和憂鬱有部分徵兆相似,但先前的 MRI 影像顯示,冷漠的 SVD 患者大腦白質網路結構有受損,而憂鬱的 SVD 患者不然。

冷漠是大腦白質網路連接異常的早期症狀

Jonathan Tay 表示:「持續監測冷漠程度可用來評估失智症風險的變化並提供診斷,冷漠程度高或冷漠程度隨時間增加的人,會被告知需做臨床診斷或建議接受治療。」

研究團隊從英國南倫敦 3 間醫院和荷蘭 RU 神經病學所,招募超過 450 位經過 MRI 確認的 SVD 患者,並在過去幾年評估他們的冷漠、憂鬱和失智程度。英國受試者有將近 20% 最終發展成失智症,而荷蘭受試者約 11%,這可能是因為英國受試者有較多 SVD 重症患者。兩組試驗中,後來發展成失智症的患者都有較高的冷漠程度,但憂鬱程度大致與非失智症患者相仿。

此研究為後續研究提供基礎,包含連結冷漠、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和失智症的關係,以及近期研究 MRI 影像發現大腦白質的網路連接會影響 SVD 患者的認知和行為功能。

腦血管疾病可能是由高血壓和糖尿病造成,亦會造成大腦白質網路連接異常,進而以冷漠或認知缺陷表現出失智症的早期症狀,隨著時間推進,和SVD相關的病理現象增加,伴隨認知障礙和行為障礙次數增加,最終嚴重到符合失智症標準。

Jonathan Tay 總結:「冷漠本身不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之一,而是大腦白質網路連接異常的早期症狀,了解這些對提升診斷率與治療有重大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