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理財,其實不會很難處理,理財不外乎把觀念搞清楚,把握原則運用方法,就可以理得很好。如買賣股票,以專業的機構來看,買股票要賺錢必須違反人性,如果順著人性去做絕對賠錢,這句話300年後還可以用。

人性就是這樣:我告訴一個人這個股票可以買,他絕對不相信,那時可能股市一片低迷是很好的買賣時機,因為這個低迷會讓人悲觀害怕、產生不確定感,所以不會、也不敢買;事隔幾天股市有點起色,可是他還是不敢買,這是人性;最後他相信我的話可以買了,那時股價已經起來,我告訴他們不買就會少賺,所以他就買,因為他錯失了我之前告訴他的賺錢機會。

人常常要一堆人做同樣的事情才有安全感,這就是人性,就算要賠也要一起賠才有面子,所以順著人性去做絕對賠錢。

機構投資人會設立停損點,跌到某一個地步也要忍痛賣出去,把損失限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有一個叫做獲利的滿足點,一個股票漲了5塊就要把它賣掉,我們機構的人如果在該賣的時候沒有賣,不論漲或跌,屢次如此,下個月就不用來上班了,表示他操作績效有問題。要保留戰果就必須賣掉,否則漲到一個程度跌下來就會少賺,這會反映於績效。

所以我們覺得要投資獲利必須違反人性,所謂違反人性,就是大家覺得樂觀都在買時,你就要賣,景氣低迷行情差時你就要買,這個叫反市場操作,雖然你早已聽很多,但是就是不會做和大家相反的事情,這是觀念的問題。

理財必須釐清觀念,最重要的是一開始的理財規劃,首先清楚自己的開銷,花錢之前釐清想要和需要。

吃一頓午飯花八、九十元是需要,花2千元是想要,一件千元以內的襯衫是需要,花三、四千元是想要。人買東西常是買牌子不是買衣服,這是錯誤的理財。把需要的部分加總起來就知道一個月要花多少錢,想要的部分盡量壓縮,偶爾犒賞自己是允許的,就可以清楚自己一個月要花多少錢。以前的人花剩的才存,但是你必須先存再花,透過記帳知道自己需要花多少錢,先存再花,才能存錢。

其次,錢要存在哪裡。比方買基金要買多久,這是觀念問題,投資基金沒有所謂買多久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人會用買多久來看待投資。錢的安排沒有多久、只有用途,因為執著於多久的問題,一旦環境不好就會趕快把錢拿出來。多久的問題應該關係到何時要賣、何時要用錢,賣基金或是將投資變現,視每人情況而不同,因此要先清楚錢的用途,有哪些項目,有哪些閒錢,比如說結婚、買房子、生小孩、小孩的教育費、將來的退休金等。必須先釐清,假使要在3年後買約1000萬,頭款約三成的房子,你目前只有150萬,因此3年要存150萬,如果你投資基金的報酬率一年是10%,再去計算一個月要存多少錢。這樣把用錢的項目當成理財的目標,再逐一達成目標,達到之前的就可以遞補下一個目標。所以必須清楚自己理財目標的金額,以現在計算未來,比方一年後要去某地旅遊,現在就可以將通貨膨脹率、行情加以計算,就可以算出現在需要預存的金額。現在算未來必須加入通貨膨脹率,反算現在該存多少錢。

有一個原則必須把握,當計算未來所需要的錢時一定要從寬估算以備不夠,計算未來可以得到的錢必須從嚴計算,以免落空。

因此通貨膨脹率可以高估,但是投資報酬率要低估,這樣才能符合實際狀況、需求。理財是什麼都能算,如果不懂可以找專業機構或是理財雜誌、金融機構,告訴他們你的需求,如果本身觀念清楚,就可以做到死後一毛錢都不剩,也可以提早退休,因為你清楚自己的錢夠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