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對存退休金抱持「還早」的心態,偏偏退休這檔事,時間到了,肯定來不及。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對全台22縣市青壯族群所進行的「2013年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可以看出,台灣人正面臨三大迫切的退休金危機。

十五年前,到科學園區找一份好工作,認真上進、存十年股票,人生想在45歲輕鬆退休過好日子,並非絕無可能;但也不過十年的光景,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打碎了提前退休的美夢,更因全球進入低利率超過十年以上,國家也面臨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只好把法定退休年齡往後延。

「延退」手段,只是把退休危機向後遞延,但台灣卻不能喘息,因為不婚、不生的少子化氛圍,讓台灣晉升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經建會今年的統計數字,1025年台灣即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達全民20%。

「台灣人面臨的是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夾擊。」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語重心長地說,並呼籲對於退休金的準備,政府、家庭或個人及企業三方面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

因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政大商學院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9/23日至10/7日,針對全台22縣市,年滿30歲至60歲且仍未退休民眾,進行「2013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的電話訪問,透過分層系統抽樣並以縣市為分層單位,取得1069份樣本。從調查結果中,可清楚觀察出支撐台灣的青壯年族群,在面對退休規畫時出現三大難題。

難題一:開支壓縮「未來財」,計畫退休年齡往後遞延
究竟該幾歲退休?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57.3歲,較七年前延後近2.5歲;2010的退休調查中,計畫5660歲退休的比率最高,約23%。

若對比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最新2013年退休趨勢調查,打算退休的平均年齡61歲,比去年全台實際的退休年齡多出四歲,凸顯國人對於計畫退休年齡向後遞延的趨勢。

對自己的工作年齡向後拉長,背後的意涵,是國人對於退休財務規畫的缺乏信心。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調查,高達44%受訪者目前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沒有準備原因是手上沒有多餘的錢,占78%,比率遠遠高於不知如何準備、認為子女會奉養或目前還不需要的選項。

這二年台灣人對退休金的準備,有種「生吃都不夠了,哪還能曬乾?」的無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發起人陳登源表示,台灣的物價雖然不高,但卻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在台北市中心就算不買房子,租金負擔也不低;把居住地向南位移,到中南部租房子很容易,但找工作卻大不易,就算找到了,薪水卻不動如山。

要把「未來」會花用的錢,「現在」就存下來的確不容易,這對於剛成家立業的3040歲族群更是難上加難,在調查中,40歲以下受訪者當中,已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不到一半。

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幾年產官學積極的宣導之下,國人都有「愈早準備愈好」的概念,36%受訪者認為,最慢也該在25歲時開始準備退休金,也就是第一份薪水就要開始存退休金。

然而,理想與現實終究存在差距,根據調查,實際上真正開始存退休金的平均年齡落在33歲,至於尚未存退休金者,多半計畫在45歲開始準備,但距離預計退休的年齡61歲,只剩16年時間準備。

全美首席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在《起步晚,照樣致富》一書中說,與其把自己放在「早知道??」的懊悔裡,還不如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頭換面,開始行動。楊子江說,在求學階段只有商學院學生建立較佳的基本財經知識,理財教育扎根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對尚未起步者,他建議,從現在開始做好理財三大基本功。

第一,開始記帳,記錄每日收支項目;經過半年後,進入「檢視」階段,重新檢視消費習慣,找出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絕對可以找到省下二分之一開銷的方法。在關掉漏水龍頭後,則要開始學習編列預算,導入「收入-儲蓄=支出」的觀念,一定能存下退休金。

難題二:低估生命長度,忽略長壽風險隱憂
究竟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足夠?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安睿理財顧問集團(ipac)總裁Arun Abey在《多少才夠》書中指出,理財的目標就是管理生活。退休後究竟需要多少錢?取決於能活多久、以及想要過什麼生活。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調查,國人對自己壽命的平均想像是77歲,男性比女性略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年齡層中,35歲至39歲對於壽命的長度預期最短,僅74歲,低於平均值三歲。

若對比日前內政部公布的去年國人平均壽命79.5歲,再考慮長壽化趨勢,那麼,3539歲族群對自己的「長壽風險」顯然嚴重低估。

低估自己的生命長度,可能會有哪些風險?楊子江認為,隨著年齡增加,活太久且活得不夠健康,需要的醫療費用會增加,倘若退休金準備不足,沉重壓力就得由下一代撐起來,可能拖垮年輕人。

究竟該如何因應活太久的風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建議,除了政府在長期照護制度的政策制訂要加把勁之外,個人對於購買長照險的風險意識也應加強。

至於退休後的生活費用,根據這份調查,受訪者對於退休後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需24681元,比退休前生活開銷高出16%。除了生活費之外,醫療費用成為最主要的支出,進一步用性別分析,女性比男性更擔心醫療費不足。

難題三:退休金仰賴政府,理財工具過度保守
對於退休金的來源,根據調查,把政府及雇主退休金當成主要來源者占61%,其中軍警公教占八成以上,而金融保險業占43%。在歐美國家,政府與企業原是退休金來源的二大支柱,台灣人對政府退休金「有感」,最主要的關鍵是2009年政府修改勞工退休金制度,把勞保年金化。

歐美福利社會國家的退休制度,政府與企業責無旁貸,然而金融海嘯後,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加劇,政府退休金朝向「晚退少領」的趨勢改革,因此不妨把退休規畫的主動權拿回自己手上,透過積極的準備,讓自己沒有退休後顧之憂。

但很不幸地,國人對退休金規畫主要來源,除了靠政府之外,也有46%受訪者會利用最保守的「儲蓄」作法,但仰賴「個人投資所得」者則只有15%。換句話說,台灣人對存退休金的理財工具的選擇,似乎有過度保守的隱憂。

從理財規畫的角度來說,「準備退休金」必須依照生命週期的風險承受度,進行積極或保守的布局調整,如果一味傾向於利用「最保守」的低報酬率工具,在起步太晚又低估長壽風險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要在退休前存到足夠退休金,恐比登天還難,這一點,從將近五成民眾沒信心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也可略窺一二。

退休雖然是人生重要的最後關卡,但想要過好的生活,其實並不難。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估算,以61歲退休、活到80歲為例,每月生活費25000元,以年報酬率2%計算,45歲才開始起步,每月約存25000元;提早到33歲準備,每月約存13000元;若從最理想的25歲開始,每月約需9000元。

其實只要把握二十五歲不嫌早,四十歲也不嫌晚的心態,踏出第一步,不僅能確保退休基本保障,甚至還能繼續追求人生夢想。

今周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