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入2014年。對全球科技業來說,2013年只剩下黯淡,沒有驚喜。新聞網站Quartz回顧過去一年,科技業令人失望的表現。

1.智慧型手機成商品化產品:智慧型手機已經成了大眾化商品,即使是在高端市場,不論是蘋果或三星最新推出的產品,和前一代相較,都沒有任何大幅度的創新。

iPhone 5S為例,除了更快速的處理器、模擬3D特效、指紋辨識系統之外,其他的功能與應用,和iPhone 5沒有太大差異。至於三星Galaxy S系列的智慧型手機或是Google旗下的Moto X手機,也都稱不上有任何創新。

當然,智慧型手機商品化的一大好處便是,價格大幅下滑,預計2014年,在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價格將會下跌至20美元。

2.穿戴式科技產品不如預期:Google Glass的應用至今仍難以普及化,它的攝錄功能引發隱私權爭議,導致許多店家禁止在店內使用,但Google Glass更大的問題在於目前缺乏支援Google Glass的應用程式。

而原本極為被看好的智慧型手錶,不論是三星或索尼推出的產品,也讓人感到失望,功能和應用極為有限,難以普及。

3.科技大廠無力扭轉頹勢:微軟平板電腦Surface RT讓公司虧損9千萬美元,儘管購併諾基亞行動部門,但投資人對於微軟的未來,似乎仍相當悲觀,現任執行長鮑曼(Steve Ballmer,下圖)成了眾矢之的。今年8月,鮑曼終於宣佈將在一年內離職,但下一任執行長似乎難產,得等到2014年初才會揭曉結果。

曾是微軟親密夥伴的英特爾,在行動時代似乎也同樣「適應不良」,儘管英特爾積極轉向行動裝置處理器市場,但行動裝置使用的處理器,不論是價格或技術層級都偏低,獲利空間不如個人電腦處理器。

黑莓公司在拒絕被收購、撤換執行長之後,已讓華爾街徹底失望;曾是個人電腦第一大廠的惠普,在執行長惠特曼的領導之下,至今仍看不出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4.科技新貴掠奪經濟成長果實:不少經濟學家指出,過去20年網路科技的發達,是導致了多數美國人陷入貧困的主因。機器人取代低階勞動者,智慧型軟體取代知識工作者,唯有開發這些機器人和軟體的科技工作者,才是科技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而隨著各家科技大廠的避稅手法曝光,賺了大錢,卻將鉅款鎖在自己口袋中,更引發了眾怒。

5.社群媒體以強迫手法增加獲利:臉書已逐漸失去年輕人的青睞,最近臉書再度修改運算法,改變動態消息的顯示方式,反而讓更多人因此捨棄臉書。為了增加廣告營收,拉抬股價,臉書推出了影音廣告,會在使用者動態消息中自動播放,這種強迫手法恐怕只會讓臉書流失更多使用者。

6.媒體炒作助長科技神話:今年許多科技界的熱門關鍵字,多虧了媒體炒作:比特幣的價格在2013年上漲了至少10倍,其中絕大部分得利於媒體炒作

「海量資料」成了顯學,但說穿了媒體只是在為IBM的服務抬轎,畢竟能有多少家企業真正用得到所謂的「海量」資料分析?亞馬遜無人飛機快遞服務,吸引了眾多媒體的報導,也成功刺激了亞馬遜網站的銷售額,堪稱是今年最為成功的公關操作手法之一。

7.美國國安局監聽計劃阻礙網路發展:美國國安局監聽計劃的曝光,引發大眾對於網路安全的質疑,若科技公司無法提出解決方法、消除疑慮,將會嚴重影響科技公司未來的營運,特別是提供雲端服務的企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