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線上課程正夯,但精英大學受到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因為它們提供的產品,與線上課程的標準化遠距教學完全不同;除非,它們也開始提供低廉線上課程,進而破壞自身的商業模式。

史丹佛經濟學家Carline Hoxby指出,精英大學有如創投,為高水準學生提供附有補助的勞力密集教育;其目標為培養學生的歸屬感和感恩之情,好在數十年後獲取成功校友的捐款。要是向外人提供低價線上課程,將破壞學生與大學間的連結,讓畢業生不再覺得自己是獲選的少數人。

近期的新聞描繪了此商業模式的兩面。其一,美國國家公共廣播網的《地球財經》報導,1984年,杜克大學每年的學費為1萬美元,現在則高達6萬美元。不過,杜克大學副學務長Jim Roberts指出,那其實已經是折價了,因為杜克在每位學生的教育上平均投資9萬美元。事實上,多數精英大學的看法都是如此。

另一則新聞則是,哈佛校友、避險基金管理人Kenneth Griffin將捐款1.5億美元給哈佛,其中1.25億美元專供大學生財務補助之用。

正是如此,精英大學的學生從來不必支付其教育的全部成本,而且大多數人只支付其中的一小部分。此系統得以持續運轉,是因為少數校友會變得極度富有,並出於義務之感,將部分財富回饋給大學。坐擁約320億基金的哈佛似乎不太需要這筆錢,但對杜克這種「只有」60億基金的大學來說,捐款仍舊極為重要。

精英大學需要大量資金來吸引、留住一流教授和建立一流設施;原因在於,精英大學能吸引一流學生,靠的似乎就是這些東西。要是沒有捐款,最棒的資產就會被搶走,大學也可能降至二流,甚至有可能得與大量的低價高等教育選擇競爭。

以社會福利的觀點來看,那說不定反而是件好事。在此同時,Griffin的捐款似乎是個非常好的機會,讓人重新檢視一下,富有大學捐款的稅務優惠是否合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