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別人打哈欠,自己也容易跟著打,打哈欠會互相傳染已被研究證實。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高齡者較不容易被傳染,精神科醫師認為,可能與老年人神經反射較差有關。

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的研究,給予328位受試者觀看3分鐘打哈欠影片,觀察受試者打哈欠情形,並分析受試者出現打哈欠行為與其睡眠品質、生理及心理健康情況等關係。

結果發現,受試者受到打哈欠影片影響的主要變數為年齡,而年紀愈大愈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

在實驗中,68%的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打哈欠,進一步以年齡分析,25歲以下受試者,高達82%打了哈欠;25歲至49歲的族群則有60%打哈欠;而50歲以上受試者,只有40%的人打了哈欠。

結論指出,研究雖無法解釋為何高齡者較不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但不少過去研究發現,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比較不容易打哈欠,推測可能與此類精神疾病機轉有關。

2012年有兩項英國研究發現,打哈欠與社交有關,猩猩、猴子和人類都會打哈欠,打哈欠可能代表一種訊息的傳遞,而人類打哈欠會感染,主要是「移情」作用,會被他人打哈欠傳染的人,同情心較強,和周圍的社交環境保持高度一致。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表示,打哈欠的原因很多,只以移情作用解釋太主觀,而老年人較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可能與神經可塑性較低有關,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有所反應。他舉例,年長者較不容易接受新觀念或他人建言,就是神經迴路較固定,而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因為神經迴路較固定而較少打哈欠,若是持續學習的高齡者,神經可塑性就會較高。

打哈欠是身體欠缺氧氣的反射動作,但是太過頻繁打哈欠,可能是某些疾病前兆。醫師建議,若頻繁打哈欠超過一個月,又無明顯睡眠問題,最好就醫檢查,以早日發現病兆。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打哈欠代表身體血氧濃度較低、二氧化碳過多,需要深層呼吸的反射動作,與睡眠品質、空氣中氧氣濃度都有密切關係。

當疲勞時,體內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因而會做出打哈欠以增加血氧濃度的動作,呂宜興說,嘴部組織、扁桃腺肥大的民眾較容易哈欠連連,也較容易有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

另外,美國有研究也發現,打哈欠除了增加體內氧氣,也是人體自動調節大腦溫度的一種手段,當大腦開始過熱,通過上頜竇擴張和收縮,讓清涼的空氣進入大腦,可使大腦降溫,幫助冷靜思考。

頻繁打哈欠也是某些疾病的前兆,呂宜興說,心臟、肝、腎功能不好以及睡眠中止症患者,會以頻繁打哈欠作為臨床症狀,而巴金森氏症、中風的患者則因為腦部和身體協調出現異常,頻繁或很少打哈欠。若民眾連續2個月以上,自覺沒有睡眠問題卻頻繁打哈欠,建議可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