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明(22)日將發表《201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率先披露部分結果,香港排名連續第2年下跌,今年排第4位,是10年來首次跌出三甲;被視為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則上升至第3位超越香港;中國大陸和台灣分別排第23位及第13位。
綜合外電消息,IMD根據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及基礎建設4項因素評分。經濟表現的準則包括本土經濟、國際貿易和就業率,政府效率則包括公共財政、財政政策和商業法例,企業效率涵蓋生產力、勞動市場及管理方式,基礎建設則概括科學基建、衛生環境及教育。
香港前年高踞IMD世界競爭力排行榜榜首,惟去年跌至第3位,今年更跌出三甲。新加坡排名去年同樣下跌,但今年反彈兩位超前香港。報導並無解釋兩地排名變化的原因。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由於經商環境不夠良好,今年排第23位,較去年下跌兩位;台灣排名連續3年倒退,由去年第11位跌至第13位,只有經濟表現這指標有進步;日本實施貨幣貶值政策,促進外貿,排名由去年第24位升至第21位。其他亞洲地區方面,韓國跌至第26位,印尼排第37位,泰國因政局不穩而跌至第29位。
泰國傳媒日前引述IMD商學院院長特平表示,泰國政治僵局令社會不穩,並削弱投資者信心,窒礙發展能力。但因泰國的汽車零件等工業基礎非常穩固、青年失業率低,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惟政局問題令投資者擔心,影響經濟。他認為,泰國商界應主動處理問題,如在創新和商品管理方面作出改善,不要依賴政府。
台灣從去年的第11名退到第13名,連三年退步,其中以「企業效能」退步七名最多。進一步檢視競爭力評比的四項指標中,台灣只在「經濟表現」較去年進步二名,「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和「基礎設施」各滑落四名、七名與一名。「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名次更是連續三年下滑。
台灣在亞洲的排名中,原本僅次於新加坡與香港,居第三。不過,今年馬來西亞大幅進步三名,在整體排行中居第12,一舉躍過台灣,使台灣落居亞洲第四。
從細項來看,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外資增加、貪賄調查有改善。但另一方面,包含政府赤字擴大、人口老化、政府決策和政治不穩定的風險調查退步,另像人才外流、透明度和司法等調查也都比去年衰退。
IMD對我國的評論,包括台灣的挑戰在於培養社會團結和社會融合;採行經濟自由化,追上國際標準;加速工業結構重整、升級,和服務業發展;創造就業和薪資平等,促進經濟成長;以及發展綠色經濟競爭力。
IMD世界競爭力排名(部分,括弧為去年排名)
3(5) 新加坡
4(3) 香港
13(11) 台灣
21(24) 日本
23(21) 中國大陸
26(22) 韓國
29(27) 泰國
37(39) 印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