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突破工作瓶頸、邁向成功之路,除了要有專業才能、努力和機運之外,更關鍵的是思考問題的方法。美國財經科技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日前報導一些各行各業的名人在其專業上的獨到見解,以下列舉其中五則供讀者參考。
一、勇於破舊立新
現任「奧多比」(Adobe)公司高級副總裁的丹娜˙莫里斯(Donna Morris)在負責全球人才管理時,發現曠日廢時的「年度績效考核」流程對員工毫無助益,不但造成員工彼此劍拔弩張、工作滿意度下降,甚至想跳槽。
於是她迅速廢止這項考核流程,改採較不正式的定期性檢討(regular check-in)系統,由主管與部屬之間相互設定目標與檢討。事後看來,新方法施行成效非常好。
莫里斯說:「現存制度如果對公司沒有助益,就該勇敢把它破除。」
二、把職業視為技藝精益求精
為了追求更完美的演出,知名脫口秀諧星比爾˙馬厄(Bill Maher)總會利用空閒在筆記本上構思他獨角喜劇的笑梗。他也會自我檢討每一場表演,每次表演一結束,他就立即檢視節目的錄影,就像球員在檢討比賽過程一樣認真。
馬厄說他早期沒甚麼名氣,站在台上表演卻沒人笑,那種感覺像是被羞辱。他初入演藝界的前20年從沒獲得觀眾起立鼓掌,歷經一番痛苦,直到近15年來才贏得觀眾的心,幾乎每一場表演都有人起立鼓掌。
馬厄認為演喜劇就如同製作小提琴或在玻璃瓶裡造一艘模型船,都是要苦練數十年才能精通的專業技藝。
三、先針對一項重大問題做改革
保羅˙歐尼爾(Paul O'Neill)於「美國鋁業」(Alcoa)公司業績大壞、管理不彰時接任總裁(CEO)職務,上任之前他曾公開宣示他的新政策,令人意外與不解的是,該政策既不是改善營收,也不是甚麼研發計劃,而只是勞工安全的改革。
歐尼爾將「零工傷」的目標放在首要政策,他的堅持不僅大幅提高勞工安全,還讓公司改頭換面。在他宣布新政策一年後,公司獲利創下歷史新高,到了他退休的13年後,該公司的年度淨利達到他初任總裁時的5倍之高。
歐尼爾說:「我知道我必須改造美國鋁業,但又不能命令所有人做改變,所以我決定先專注做好一件事,如果我能先破除某一種習慣,這個影響力會散佈到整間公司的。」
有人認為,歐尼爾的革新之道也能運用在個人提升:當你能改掉自己一項壞習慣之後,它會逐漸發酵,帶動你改變其它的惡習。
四、借助現成之物不必無中生有
HBO熱門電視影集《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原著系列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作者喬治˙馬丁(George R.R. Martin)創造了一個人們嚮往的奇幻世界,但是這個小說世界並不全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馬丁舉莎士比亞為例,他說莎翁的戲劇作品都是借用既有的故事,而他的作品也是從「玫瑰戰爭」的歷史故事中取材,再加上一些幻想的事物,利用這些題材去構思自己想要的東西,獨創故事就是這樣想出來的。
商場上有很多運用這種創造方式的成功案例,例如,蘋果公司雖然不是MP3隨身聽的首創者,但卻能把商品做到最出色。
五、不急於找答案先找出真正問題所在
有一次《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的合著者史蒂芬˙萊維特(Steven Levitt)接受一家科技公司的諮詢,協助他們解決一個棘手問題。這家公司的客戶流動率過高,他們希望想個辦法把客戶長期留住。
萊維特建議他們調閱數據,結果他們從數據中發現一個古怪的情形:經常使用某一項商品的客戶卻一個個的取消訂單。最後還發現,該產品本來有客戶經常在使用,但這些人想續約時,信用卡卻碰巧失效了。公司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客戶量即迅速回升。
萊維特說:「答案就在數據裡,但卻沒人往這個正確方向去找。」他認為該公司並不是因為無數據可查而找不出問題所在,「只不過在問題出現時,大多數人會急著去應付問題,很少有人會耐住性子先去查看數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