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功的科技公司,不是掌握供應鏈的控制權,就是有龐大的銷售通路。傳統的原始設備製造(OEM)模式,若還繼續仰賴軟體與系統廠商嗷嗷待哺,將逐漸被利潤愈來愈微薄的市場所淘汰。
美國媒體The Street分析指出,過去OEM主導了電腦市場,從廣達到戴爾,HP 到一堆亞洲公司,生產量大量超越蘋果的麥金塔電腦,且憑著低價競爭維持高市場占有率。
但隨著蘋果產品在中國供應鏈的支持下,改變了遊戲規則,中國供應商和組裝廠替蘋果生產產品,就龐大到足夠滿足所有的銷售需求。
雪上加霜的是,雲端供應商,像是Google、Yahoo、Facebook這些公司自己組裝伺服器,比向OEMs購買伺服器省下一大筆錢。
如果拿這五年Windows陣營包括HP、微軟、Intel股價來看,HP比五年前少9%,微軟股價稍有復甦,較五年前上漲74%,Intel上漲93%。但蘋果上漲了370%。
Google Android系統最大的OEM廠三星獲利也已經開始疲軟,且三星還不是典型的OEM公司,他有自己的晶片,且也是蘋果的供應商。他們也正在極力擺脫 OEM業務,並且脫離Google的羽翼,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統。
雖然Amazon的Android產品銷量增長,但他的獲利並非來自於Google,而是自己的銷售通路。現在的科技產業趨勢是大者恆大,靠別人是賺不了錢的,成功的企業不是掌控供應鏈就是有銷售通路,替別人生產產品的商業模式已經過時了。
但台灣的科技公司仍然卡在過去式,上個月的Computex中,Intel發表一款長得很像Surface,採用 14 nm Boardwell 晶片打造的平板電腦原型,台灣OEM廠也承諾將會生產不同版本的硬體產品並於聖誕節前推出。
但就算台灣廠商替Intel生產上千萬台電腦,利潤都只會和晶圓一樣薄。The Street 作者表示,這五年微星電腦股價上漲113%,但2013年下半年這家公司營收只達損益兩平。華碩這五年股價只成長17%,宏碁下滑63%,且還可能以19.3億的市值被收購。就算有蘋果訂單加持的鴻海這五年股價也只漲了3%。
The Street 認為現在只有掌握供應鏈與銷售通路的品牌大廠有賺錢機會,傳統 OEM 必須重新定義自己的商業模式,才能再度找到成功之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