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全球航運業自今年年初稍見復甦之後,在這個夏季恐怕又再次陷入了蕭條。統計至八月份的第二周,亞洲至歐洲的集裝箱運費下滑幅度竟高達20%。並且據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亦顯示,上海出口到北歐的運費指數在五個交易日內亦下跌23%。在這個傳統旺季裡,全球航運業恐怕不僅旺季不旺,相反地正在經歷全球景氣寒冬。
而八月份的紐約Fed製造業指數,也從七月的3.86驟降到-14.9,創2009年四月以來的最低值,並且降幅更是刷新了歷史紀錄。
另外由彭博社所追蹤的商品指數,周一也跌至13年以來的最低點。MSCI新興市場指數也跌到2009年八月以來最低。現在全球種種嚴苛的經濟環境,正給全球航運業帶來極嚴峻的考驗。
人民幣加入貨幣戰爭以提振出口?
在全球市場正處於美國升息的時刻,許多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突如其來的大幅貶值,充分顯示中國經濟數據恐怕遠比官方所公佈的資料還要差得多。
而中國經濟的趨緩,恐怕不僅令全球原物料出口商和亞洲貿易商前景堪憂,更有可能引發全球通縮的可能性。
據德國漢堡港最近所發布的資料顯示,人民幣升值正給中國企業帶來嚴重的衝擊。漢堡港首席執行長Axel Mattern表示,今年上半年漢堡港的集裝箱吞吐量下滑6.8%,主要是受到中國貿易量下滑10.9%拖累的影響。Mattern 指出,今年上半年歐元兌人民幣被低估約19%,導致歐洲進口商向中國購買商品時,成本相當的高。
如果是這樣的話,市場傳言中國正打算加入這場貨幣戰爭,透過貶值來刺激出口的說法,便得到支撐。雖然中國人行對這個說法嚴詞否認。
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世界貿易指數顯示,四月份和五月份的貿易程度均呈現下滑的走勢,這也導致了航運業的景氣已連續五個月在低點徘徊。此前市場預估世界貿易景氣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但目前看起來仍是前景黯淡。
全球貿易量大幅萎縮
集裝箱貿易統計公司(CTS)近期數據顯示,六月份全球航運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3.1%。傳統上來說,六月份至八月份應該是航運業的旺季,這個數據讓許多市場分析師大感意外。
並且新加坡七月份的集裝箱吞吐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更是下滑13.3%,創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差紀錄。作為世界第二大轉口港的新加坡,市場擔憂恐怕全球貿易景況還有惡化的可能性。
而據日本野村證券資料顯示,七月份全東亞的主要港口的航運總量也衰退0.6%,第三季恐怕也不甚樂觀。
另外中國貿易商對國外零組件或商品的進口程度,也從1992年的75%,下滑至如今的35%。顯示了中國政府正致力於經濟轉型,由過去重工業和大規模生產拉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成更成熟的服務型經濟、高科技產業。
隨著亞洲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國和歐洲正逐步把製造工廠移出中國。
這些變化也意味著,過往的「貿易密集」的經濟模式正在瓦解當中。全球貿易總量占全球GDP的比例,從1990年的40%,增加到2011年的61%後,便滑落至60% 以下。
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最近的研究資料亦顯示,21 世紀初由美國和中國所驅動的全球供應鏈擴張的經濟模式,恐怕正逐漸消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