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丹麥擁有與眾不同的「反菁英教育」:與其培養百分之一的菁英,不如重視百分之九十九的群體。因此,課堂教的是百分之九十九學生跟得上的知識,而非針對百分之一的天才設計高難度題目,確保「一個學生也不放棄。」

丹麥作家瑪琳娜希達樂解讀,丹麥教育的「反菁英」、重視「參與」而非「爭勝」的概念,源於丹麥文化的終極目標:追求幸福,而非追求成功。丹麥人定義的幸福是「感覺愉快,享受生活」,更認為對幸福感受殺傷力最大的便屬「與他人比較」。

「denmark school」的圖片搜尋結果

亞洲人憑學科成績分「好學生」與「壞學生」,在丹麥14 -18歲的學生,對傳統學科不感興趣可選擇「生涯學校」,讓「壞學生」也能爭得一席之地。

丹麥的反菁英教育曾引起論戰。三年前,丹麥國家電視台製作紀錄片,比較15歲丹麥學生和中國學生,發現後者的學科成績、自我紀律遠高過前者。輿論擔心丹麥缺乏培育菁英制度將減少丹麥的競爭力。

希達樂說,事實證明,丹麥人的「反菁英教育」,在各領域培養出的傑出人才,並不少於其他國家。

丹麥不重視金錢,卻是全世界排名第七的富裕國家。希達樂認為,如果多數人都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幸福便會散發正能量,讓每個人發揮潛力,達到世俗定義的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