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布魯塞爾恐怖攻擊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公報指出,對抗IS的國家將面臨「黑暗之日」,未來的攻擊只會更猛、更狠。全球再度籠罩恐怖陰霾,很多人都在問,伊斯蘭國的下一個目標是哪裡?

比利時布魯塞爾恐怖攻擊後,歐洲繃緊神經,英國、法國、德國及荷蘭紛紛加強主要機場、路上交通樞紐的巡邏和戒備。美國軍方、執法單位和其他維安部門官員同樣戒慎恐懼,卻立場一致地認為,就機率而言,美國受攻擊的機率較歐洲小得多。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告訴CNN主播寇斯特洛(Carol Costello):「在美國活動的恐怖份子,比歐洲少很多。」

為什麼聖戰士會聚集在歐洲?又為什麼歐洲的恐怖攻擊風險更高?主要有4大原因:

一、歐洲開放邊界,鄰近伊斯蘭國心臟地帶

儘管大部分歐洲國家嚴管槍枝,但開放邊境政策讓AK-47等小型武器相對容易偷渡進歐洲。舉例來說,去年1月諷刺刊物《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攻擊中使用的武器,就是由邊境走私進入法國。

無法追蹤入境者也無力協調歐洲外部邊境巡邏也是一大問題。德國內政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ere)接受ARD電台訪問指出,歐洲外部邊界存在太多「漏洞」,各國應該架設泛歐洲資料庫,追蹤入境者。

另一方面,土耳其和敘利亞的邊界線長達800公里,而伊斯蘭國目前依然掌握大片敘利亞領土。儘管土耳其已加強邊境管制,但一旦稍有差池,危險份子只須30小時,就能由敘利亞驅車抵達德國。

二、歐洲有較多本土伊斯蘭國武裝份子

根據Daily Express,歐洲警政署署長韋恩萊特(Rob Wainwright)指出,潛伏在歐洲的聖戰士(jihadi)不下5000人,其中有些人曾到伊拉克或敘利亞接受訓練而變得激進,返回歐洲後正「靜待時機成熟」發動恐怖行動。

2015年夏天,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席捲歐洲,部份歐洲國家出於人道壓力或是勞動力需求接納難民。但在仁慈的背後,不少人擔心,潛伏在歐洲的聖戰士可能滲透或拉攏這些脆弱無依的難民,形成歐洲本土的伊斯蘭國武裝份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統帥布里德羅佛(Philip Breedlove)本月就在美國國會聽證指出,移民的大量湧入將導致伊斯蘭國如「癌細胞般擴散,這不僅威脅歐洲國家,也威脅美國」。

三、歐洲執法和情報工作漏洞百出

反恐專家和西方官員指出,歐洲的開放邊境政策和歐洲安全部門的協調缺口,導致比利時甚至整個歐洲無力阻止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的恐怖悲劇。

就算歐洲國家整合貨幣、達成經濟一體化,但就情報分享來說,卻是一盤散沙。歐洲國家彼此間的不信任和猜忌,無法建立一個協調國防和情報單位的組織。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在22日比利時恐怖攻擊爆發後的發言,更凸顯歐洲情報網的大破洞。艾爾段指出,土耳其曾逮捕其中一名布魯塞爾恐怖攻擊嫌疑人並將其驅逐出境,且當時就警告過比利時,此人與恐怖主義的高度相關。

四、隱私權與國家安全的拉扯

公民自由和隱私權倡議者,呼籲限制監視和追蹤工具,但這某種程度上也限縮了反恐單位偵查和逮捕嫌疑人的能力。

儘管美國社會同樣極度反對以國安為由,侵犯個人隱私,前不久美國紐約地方法官就裁定,美國警方要蘋果公司解鎖一名毒犯的iPhone,逾越法律規定。

但《衛報》指出,美國FBI和其他聯邦機構仍得以緊盯可能構成威脅的人,而歐洲隱私法規卻嚴格約束不同機關共享關鍵情資。

以兩年前的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槍擊案為例,槍手奈穆許(Mehdi Nemmouche)正等待判決出爐。由於奈穆許是法國人,法國當局基於法規限制,無法與比利時當局分享奈穆許的特定情資。也就是說,恐怖份子跨疆活動比兩國交換資訊更容易。

隱私權與公共安全並非無法並存,但前提是跨境機關必須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