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誰有資格拿下鐵達尼號的寶藏?因撞到冰山,而在1912年首航途中沉沒在北大西洋的悲劇郵輪「鐵達尼號」,近日又捲入一波「寶物糾紛」。

曾被稱為「夢幻之船」的鐵達尼號,是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為英國「白星...

原本透過爭議手段「獨佔」鐵達尼號打撈權的「美國第一展覽公司」(Premier Exhibitions Inc),因集團經營不善於2016年宣告破產後,其持有的5,000多項「鐵達尼號文物」,年終終於開放公眾競標。包括英國海事博物館在內的多家博物館聯合陣線,都有意出價「帶鐵達尼號回家」,甚至國家地理雜誌、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也都公開支持。豈料相關計畫,卻遭到美國對沖基金的「搶標」狙擊。

曾被稱為「夢幻之船」的鐵達尼號,是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為英國「白星航運」所打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輪。雖然鐵達尼號下水當時,曾因豪華內裝與服務,而在英國上流社會引發轟動;但在1912年的首航過程中,從英格蘭南安普頓出發、準備駛往美國紐約市的鐵達尼號,卻在北大西洋公海上撞上了冰山——不到2小時40分鐘,全船就沉入海中。

鐵達尼號船難共造成1,514人死亡,震撼歐美的悲劇色彩,也讓它成為20世紀最著名的船難代名詞。但由於鐵達尼號失事後,船身沉入了3,810公尺深的海底,後續的各種探勘、冒險與打撈研究,一直得等到1985年「巴拉德深海探險隊」成功發現鐵達尼號殘骸後,才終能展開。

198591日,美國水下冒險家巴拉德(Robert Ballard)組織了一支美法聯合團隊,並在美國海軍的贊助與技術支援下,於加拿大紐芬蘭外海,發現了鐵達尼號的殘骸——雖然鐵達尼號的重見天日,讓巴拉德名震天下,但巴拉德團隊卻認為「不應打擾鐵達尼號的悲劇受難者們」,因此除了拍攝影像供水下考古研究外,巴拉德並沒有撈出任何「鐵達尼號紀念品」或「水下寶物」。

1985年,美國水下冒險家巴拉德(Robert Ballard)組織了一支美法聯...

雖然巴拉德上岸後,即大力遊說周邊海域的各國政府「立法保護作為水下歷史文物的鐵達尼號殘骸」,並成功促成雷根政府簽署了〈1986年鐵達尼號海事紀念法〉;但嗅到寶物商機的美國商人團隊,卻仍迅速打通了巴拉德團隊的法國成員、成立了「皇家郵輪鐵達尼號公司」(RMST),並於1987年重返水下,打撈起了鐵達尼號殘骸內的「遺物寶藏」。

雖然第一個發現鐵達尼號殘骸的是巴拉德團隊,但巴拉德卻沒有「把殘骸遺物打撈出水」,因此不符合國際法對於打撈權利的主張條件(第一個把殘骸帶出水的才有權),再加上沈船位置又在公海而非美國法律可管的海域,因此這才讓RMST鑽了權利漏洞——除了鐵達尼號的遺產盡歸RMST所有外,打撈權力、甚至鐵達尼號水下殘骸的影像權,也都由RMST長年獨佔。

直到2004年為止,RMST仍多次返回海底,並帶回了5,000多份鐵達尼號殘骸內的珠寶、船艙擺設、樂器、甚至是乘客的私人信件(包括沉船時寫下的遺書)與私人遺物。RMST的打撈行動,雖然在當時引發很多爭議與法律糾紛,但最後美國法院仍承認了集團的獨佔權利,唯要求集團「不可分拆銷售水下文物,並得開放學界研究使用」。

RMST後來多次歷經多次企業重整,而這批鐵達尼號的遺物,也成為母集團「美國第一展覽公司」出展租借的金雞母,並巡迴世界各國公開展出。一直到2016年,美國第一展覽公司因經營問題而宣布破產後,這批鐵達尼號文物去向,才又引發世界爭議。

鑽了權利漏洞的RMST——除了鐵達尼號的遺產盡歸RMST所有外,打撈權力、甚至鐵...

美國第一展覽公司破產後,原本希望透過鐵達尼號拍賣會,來償還集團債務;但由於涉及法規複雜,又牽扯到世界知名、國家認證的歷史文物,因此負責監管破產程序的佛羅里達法院,一直到今年年中才確定處理程序——法院認為,雖然美國第一展覽公司宣稱5,000多份文物的市值總價超過2億美金,但考慮到文物的歷史價值,這批鐵達尼號收藏將不得分拆、必須綑綁拍賣。

第一展覽公司破產後,鐵達尼號寶物即將釋出的消息驚動了英國學界,包括格林威治的「英國海事博物館」以及造船地的「貝爾法斯特鐵達尼號博物館」,都有意透過訴訟或競標,試圖讓鐵達尼號「返港回家」。但由於競標預算不足出價,英國博物館圈還在今年年中組成了聯合團隊,並邀請了喜好深海冒險、並拍出電影巨作《鐵達尼號》的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與當年的水下冒險家巴拉德,一同競標募款公開背書。

是時候讓鐵達尼號的文物們返回母港,回到最一開始出航的地方。

巴拉德與卡麥隆皆表示,鐵達尼號的寶藏與記憶,應該尊重受難者遺族與公眾研究、展示的權利,「就像你我不會在蓋茲堡古戰場(南北戰爭最血腥一戰)亂挖『尋寶』,或者在亞利桑那亂拾那些大鏢客皮帶頭(西部拓荒史的亡命遺物)一樣」,因此由英國博物館來收藏管理,應是鐵達尼爭議的最佳解答。

不過在募款倡議發起後,將近3個月來,英國博物館圈的募款進度卻不到1,000萬美金,這不僅離當初競標計畫的2,000萬門檻,有不小的距離;過程中,還遭到美國幾家對沖基金的「重金搶標」。

在今年夏天,美國的避險基金「阿波羅全球管理」(Apollo Global Management)號召了多家基金,共同提交了1,750萬美金的競標計畫;但在聽聞英國博物館界的倡議後,阿波羅又於9月初「再度加碼」,將原本投標金額喊到了1,950萬美金。

根據美國破產法庭的規定,如果英國博物館有意跟進阿波羅基金的投標,必須在105日前提出「至少2,150萬美金的相應加碼」(200萬為每標級距),這才有機會啟動1011日的拍賣競標機制;否則,所有的寶物都被納入美國基金的投資品項。

《華爾街日報》表示,這次的競標文物,包括一顆由碎鑽環繞的藍寶石戒指(並非海洋之心)、一座從頭等艙撈出來的青銅天使像、以及大量的內裝擺飾與課程組員的隨身公文與私人書信等。

此外最終得標者,還能取得原由第一展覽公司所壟斷的「鐵達尼號遺骸圖像與影視使用權利」;未來鐵達尼號的打撈獨佔權,也將由新買家一併繼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