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忙碌已成為 21 世紀的地位象徵,但最近興起一股反工作狂運動倡導提高生產率的最佳方式可能是減少工作時間,諸多研究也顯示,週工時太長反而會降低生產力,導致免疫力下降等壓力荷爾蒙產生的症狀。

相關圖片

1950 年代美國伊利諾斯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在辦公室工作 25 小時的科學家並不比那些 5 個小時的科學家更富有成效。每週工作 35 小時的科學家生產率是每週 20 小時同事的一半,而投入 60 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勞工生產率最低。

最近 Inc 一篇文章整理每週工作時間超過 40 小時對身體、心理、情感和社會影響發現,每天工作超過 10 小時增加 60% 心血管疾病風險。每週工作超過 40 小時與喝酒和吸菸增加有關,還會導致男性體重增加和女性抑鬱症。至於每週工作 50 小時後很少產生生產性工作。在製造業中,加班時間增加 10%,生產率下降 2.4%。在白領工作中,當勞工每週投入 60 小時或更長時間時,生產率下降多達 25%

上面提到的許多問題都與壓力有關,而壓力又與荷爾蒙平衡有關。具體來說,壓力會增加皮質醇,皮質醇可以破壞睡眠、食慾、血壓、免疫系統功能、記憶/認知、情緒等。事實上,一些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與科學家早就支持這種觀念,即縮短工作時間不一定會影響生產力。

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兼 Restful 公司創辦人 Pang 投書 Quartz 點名許多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都是著重休息時間的範例,如達爾文(Charles Darwin)花在科學工作的時間,通常每天只有 3 90 分鐘:早上散步和吃早餐後,從8:00 – 9:30 工作,之後休息 1 小時;上午10:30分做實驗,到中午休息;然後16:00 - 17:30工作完回家。

20 世紀早期英國領先的數學家之一哈代(GH Hardy)差不多,早上起床閱讀看板球,然後從上午9點到下午1 工作,下午打網球和長途步行,他說每天 4 小時的創造性工作是數學家的極限。

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從早上 9 點到下午 2 點工作,中午簡單用餐。德國作家湯瑪斯曼(Thomas Mann)早上 9 點開始工作到中午,下午再花 1 小時做簡單的工作。愛爾蘭作家 Edna OBrien 每天也是工作 4 小時。

他說若按照今天的標準,達爾文、狄更斯等人都是懶散的人。他認為適當的休息等於投資生產力,簡言之就是這些名人花在休息的時間與工作時間一樣重要。不過大多數人的大腦效率不如達爾文、狄更斯那麼高,且要改變一天 8 小時工作制度並不容易,但仍有一些方式可以讓你聰明的休息又可以維持最高生產力。

維持大腦最高能量釋放方式,52 分鐘專注、17 分鐘休息

拉脫維亞的網路新創公司 Draugiem 使用電腦應用程式追蹤員工的工作習慣,發現一天工作多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如何組織他們的一天,特別是那些擅長短暫休息的人比長時間工作的人更有效率。

調查發現,最理想的工作與休息比是 52 分鐘工作、17 分鐘休息,保持這種步調的人特別專注在工作,不會時不時被 Facebook 或電子郵件干擾分心。研究人員發現,大腦自然發揮高能量時間只有大約 1 小時,然後在接下來的 15~20 分鐘會處在低能量狀態。

然而我們經常放任疲勞,繼續努力,然後就失去精力和注意力,而且休息時間也不是真正的休息時間,一般人會檢查電子郵件或看 YouTube,但這樣的方式並無法達到最佳充電效果。研究指出,遠離電腦、手機和待辦事項列表對提高工作效率至關重要,諸如步行、閱讀和聊天等休息是最有效的充電形式,總之就是徹底的遠離工作,而且如果已經感到疲倦才休息,那就太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