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生不想在畢業後被學貸壓垮,興起以未來就業後,以特定比例的收入分享方式支付學費,不再以貸款舉債方式投資自己的教育。龐大的學貸已讓數百萬美國人身陷債務陷阱。
畢業後若找不到工作,或薪資水準未達特定門檻,即不用付學費,因此有所保障。法新社報導,這種以「收入分享協議」(Income Share Agreements,ISA)交學費的方式,目前只有部分大學和電腦程式訓練中心提供。但在學貸問題惡化下,這種方式越來越受青睞。
目前全美學貸金額已突破1.5兆美元(約新台幣46兆元),這意味著很多美國大學生必須被迫延後,甚至放棄買房的夢想或其他大型採購,進而造成更廣泛的經濟衝擊。
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是美國第一所提供收入分享協議的公立大學。自2016年以來,普度大學已幫759名學生繳付約950萬美元(約新台幣2.93億)的學費。其他學校也紛紛跟進,各所學校有不同的協議條件,像科羅拉多山學院(Colorado Mountain College)僅限沒管道取得政府資助貸款的無證移民學生申請。
私立訓練中心也漸漸向這類獎助制度靠攏,像是提供3個月密集電腦培訓課程,學費達4萬美元(約新台幣124萬元)的General Assembly也有。和校方簽下收入分享協議的學生不用交學費,但必須承諾就業後年薪若在4萬美元以上,必須交出年薪10%,長達4年,總金額大約是教育費用的1.5倍。
負責收入分享協議業務的歐格雷特里(Tom Ogletree)說,「他們同意如果薪水不錯,會交更多的錢。但倘若遭遇困難,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不像學生貸款,他們不會被強制償還。」學生若因個人、家庭或健康因素必須停止工作,得以暫停付款。歐格雷特里說,由於校方得等到學生就業且有能力履約時才會有所回報,因此校方為了本身利益,必須確保學生的專業成就。
協助校方設計收入分享協議的維摩教育(Vemo Education)創辦人狄索倫托(Tonio DeSorrento)表示,有些學校利用本身的財力挹注收入分享協議所需資金,有些則是利用捐贈、贊助,以及有影響力投資人出資。
不過,專家警告,這種已存在拉丁美洲的新融資方式不是什麼神奇解決方案。有些學校可能會用來吸引更多學生,恐有助長學費和雜費飆升的風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