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是地球 140 年來最熱的6月。然而高溫模式似乎還在繼續。

就在連坐著都會出汗的日子裡,Sony 內部眾籌平台 First Flight 上線讓人眼前一亮的計畫──外掛個人空調(Reon Pocket)。

簡單來說,Reon Pocket 就是一個「貼」在你脖子下方的 86g 裝置,可以製冷也能加熱,為使用者帶來降溫/升溫效果。為了裝這個小東西,產品團隊還特意設計了配套使用的男用內衣,在背部縫了一個小口袋,搭配透氣小孔(裝置散熱用)。

據介紹,這款產品主要針對無論春夏秋冬,都得穿著西裝的日本商務人士設計。按照介紹影片看來,這能讓你在大汗淋漓的同事面前顯得悠然自得。

無論加熱還是降溫,Reon Pocket 提供 5 種溫度等級,用戶以手機 App 就能控制,選擇標準版機器的用戶還能設定定時開關功能。

Reon Pocket 主裝置。(SourcePCM

官方宣稱,30 環境下,保持靜止使用 Reon Pocket,接觸部分溫度可降低 13℃,但具體降溫程度還是因人而異。由於採用了半導體製冷片方案,總體耗電較少,充電 2 小時能用一整天。

Sony 的腦洞員工並不是第一個想做「個人外掛空調」的團隊。2013 年,兩位 MIT 學生就做出另一版「外掛空調」原型機 Wristify

Wristify。(SourceWired

當時戴在手上的恆溫器,看起來還像實驗室用來測體徵的醫療裝置。所幸團隊憑此拿下學校材料和工程比賽 1 萬美元獎金,將設計進一步最佳化。2017 年上線 Kickstarter 並完成募資後,團隊於 2018 年正式推出產品 Wave

雖然長得不同,但 Wave Reon Pocket 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採用半導體製冷片方案,同樣可用手機調節冷熱程度。兩者最大區別,也許就是使用位置了。

Wave 是類似手錶的穿戴裝置,準確來說,使用者最好戴在手腕內側。為什麼是內側?這就得從團隊研發這款產品的起源故事說起了。原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人員已做過大量研究,指出當我們改變身體部分地方的感知,就能提升舒適度。

無論 Reon Pocket 還是 Wave,改變的不是人的核心溫度,而是整體感知。想像一下冬天在暖爐旁烘手取暖,頓時覺得整個人都暖起來了;然而只要離開 1 秒,該凍成冰棍的就是冰棍。

在很冷或很熱的環境,四肢體溫幾乎決定對身體溫度的感知,這也是為什麼 Wave 會選擇手腕內側為配戴部位──因為這是第二大決定溫度感知的地方。為什麼不選排行第一?因為第一是大腦……

由於戴在手上,Wave 使用者不限男女老少。反觀搭配專屬內衣的 Reon Pocket,至今只針對男性。這差別也許源於兩款產品在設計時,預設的目標服務場景不同。

Reon Pocket 關心在烈日下奔跑的商務人士,Wave 卻想讓坐在同一冷氣房裡的你我,都擁有最適合個人的溫度。

有研究指出,女性由於體型比男性小,表面積與體積比更高,散熱更快。因此,在辦公室備有毯子、圍巾、外套等,也是世界各地常待在冷氣房的女性同胞基本要素。

Wired》還看到「個人空調」的另一潛在社會價值:減少使用大型空調。據統計,美國一年冷氣消耗的電力占總量 16.5%。隨著印度、巴西等冷氣仍非普及品的市場發展,全球冷氣的電力消耗將十分巨大。

但那天到來之前,這些產品還得先解決價格問題。Wave 定價為 299 美元,Reon Pocket 於眾籌階段的定價介於13000-19000日圓,具體由裝置型號(標準版/輕版)和搭配內衣的數量決定。

雖然技術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偏自訂化的未來,甚至連溫度,也許都會為你專設。這也許是支「手錶」,也可能是內建相關技術的「智慧襯衫」。

但到底會成為智慧手機般人人可擁有的日用品,還是專屬高階的產品?這就不好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