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昂貴?那已經是過氣的說法,隨著太陽能硬體成本數年來跳水,全球太陽能不斷開出低到驚人的標案價格,2019年8月,葡萄牙竟然標出每度電只要 0.01476 歐元(約新台幣0.512元),何時太陽能便宜到 1 度電只要台幣 5 毛錢?即使硬體成本再低,這顯然會賠本吧!得標廠商的算盤到底是怎麼打的?
市場認為,這個價格顯然並非反映太陽能發電在葡萄牙當地當前真正的每度電均化成本,但是,賠錢的生意有人做嗎?當然沒有人會想故意賠錢,這是因為搶標之下,競標廠商不僅將標案的 15 年保證收購電價考慮在內,連同 15 年後的額外時間也考量進去。
過去太陽能電池發電的設備攤提大多都以 20 年為基礎來計算,不過隨著第一代的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使用到現在,產業界發現太陽能電池的耐用性絕對遠超過 20 年,其實可以用 30 年來思考。為了搶下標案,在最低價得標下,投標廠商將投標的 15 年合約價壓低,看中的是 15 年合約到期後,系統還有 15 年的壽命,屆時發出的電力仍可繼續售出,而太陽能發電的最大發電時間是白天中午尖峰用電,批發電價最高的時刻,因此得標廠商的如意算盤是,前 15 年少賺的,用後 15 年以售電給批發電力市場賺回來。
不過這仍是相當高風險的賭注,若以當前的系統建置成本,得標商要有獲利,該計畫第 16~30 年的批發售電電價,至少平均要每度電 0.03 歐元以上(約新台幣1.04元),該計畫的內部報酬率(IRR)才會是正的。若再考慮資本成本,16~30 年的售電批發電價至少要 0.05 歐元(約新台幣1.74元)以上,而且這計算的基礎是將容量因數設定為 24%,需要採用雙面太陽能板加上單軸定日器才能達到,而成本計算採用葡萄牙當前太陽能安裝成本的最下限,每千瓦 600 歐元來計算。也就是說,這個計算已經把所有的成本計算用最樂觀情況計算,利潤空間逼近極限。
不計代價搶標案
更糟糕的一點是,15 年後,葡萄牙若按照當前政府規劃,可能已經達到100%可再生能源比率,太陽能占總發電容量的比率可能相當高,也就是說,中午時分有大量的太陽能競爭供電,結果批發電價並不會像現在這樣在中午時分特別高,屆時得標廠商可能面臨虧損局面。投標廠商願意出此低價,可說是對市場預測相當樂觀。
不過,這樣的樂觀情緒不只是在葡萄牙,全球的太陽能產業都有類似現象,美國微電網公司 Scale Microgrids 副總裁就表示,目前得標電力採購價是虧損價格的情況相當普遍,全球得標商都想先搶下標案,之後再以其他收入來彌補,這是因為競標團隊被賦予的任務就是不計代價搶下標案,因為總部要完成營收成長目標。
在可再生能源逐漸從補貼轉而走向競標之後,這樣的現象就層出不窮。因為競標團隊發現,若要用合理的方式計算均化成本來提出標價,根本不可能得標,在激烈競爭下,只好把所有計算的緩衝空間都壓縮到極限,把所有的參數都往最樂觀的方向調整,而開發商也把這種過度壓低計算的作為合理化,因為太陽能硬體成本正在下降,安裝成本也隨著各種安裝技術而正在下降,連同維護維修成本也正在下降,因此現在計算出來的成本,等到實際進行,已經更低了。
但是,太陽能成本下降的速度已經來到平原期,不像離岸風能這種剛開始下降的快速勢頭,若要把低價賭在成本下降速度,恐怕不大理性,因此大多數開發商的想法,仍是把希望冀望在合約結束後售電給批發電力市場的收入,以 30 年或更長的系統壽命來計算,因此從得標合約得到的購電收入就可以更低。
這樣的算盤行得通嗎?或許也不是不行,因為太陽能系統的確有 30 年以上的壽命,而萬一算盤打錯了,未來的批發電價沒有那麼理想時,可能原本投資者希望得到 6% 的回報率,最後只剩下4%,在低利的世界,也尚可接受,並非世界末日,所以看來這樣的積極競標策略,還會再持續好一陣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