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威士忌在近幾年迅速竄紅,除了因在國際間屢屢獲獎外,不同於傳統威士忌產地而蒙上一層神秘面紗,都讓歐美酒客趨之若鶩,願出高價購買知名職人釀出的威士忌。但《彭博》報導,這波熱潮背後隱藏了令人幻滅的真相:所謂的「日本威士忌」的酒,可能多數是從國外進口,根本不在日本當地生產。
根據美國蒸餾酒精委員會,美國從日本進口威士忌,金額從2014的600萬美元爆增到去年的4000萬美元,帶動了日本威士忌崛起的熱潮。
但《彭博》發現,不同於國酒清酒的嚴格規範,日本對於國產威士忌的定義鬆散。不像波本限定美國生產、蘇格蘭威士忌必須來自蘇格蘭,日本瓶裝廠可裝進其他地方的陳年威士忌,再打上「日本威士忌」的標籤。這給了酒商在這波熱潮中,魚目混珠牟利的空間。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有些酒商販售的威士忌酒齡(age statements)竟然比公司歷史還老。旅日的威士忌專家范.艾肯(Stefan Van Eycken)估算,約三分之二日本威士忌生產商其實沒有蒸餾設備。
從數據分析也可發現,在2017到2018年間,日本大量進口了加拿大和蘇格蘭威士忌,但這兩國威士忌在日本的銷量卻沒有明顯成長,酒用到哪去,不證自明。范.艾肯批評:「稱日本威士忌製造規範鬆散算是客氣了,若規範再鬆一點,連自來水都可當日本威士忌賣。」
就算是日本最大的酒商,對於這波熱潮也是措手不及。合占80%成市場的三得利及一甲威士忌就被迫拿掉年分標示,混合酒齡較淺的威士忌,才能確保不至於無法供貨。
由於日本威士忌在國內多賣給居酒屋,再以調酒形式賣給上班族,因此標示不清晰的問題不大,但在出口市場的威士忌行家眼中,日本品牌開始變成所謂的「雜牌」,這迫使想喝到道地日本威士忌的消費者得放大眼睛,才不會成為冤大頭。
然而在這樣的風氣中,仍存在業界清流。日本秩父蒸餾所近日推出一款調和威士忌,就清楚標明採用的穀物威士忌來源,業主兼造酒大師肥土伊知郎就說,不這麼做就是在「洗威士忌」(“whisky laundering”)、蓄意誤導消費者。范.艾肯也指出,酒標不是法律規定,而是商家誠信與透明的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