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卡車持續不斷的轟鳴聲打破了廣西山丘的寧靜。卡車上運載著為建造一條龐大運河而挖掘出的土石。這裡曾是森林覆蓋地帶,而建造運河將帶來哪些生態變化、植被影響及其它負面影響,引發關注。
平陸運河項目耗資概算為727億元人民幣(103億美元),始於南寧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134.2公里,計劃2026年底完成工程主體建設。
《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官員們表示,估計需挖掘3.4億立方米的土石,這是中國建造三峽大壩時所挖掘土石量的三倍。
施工現場官員李小祥(Li Xiaoxiang,音譯)告訴《日經》,「工作正在24小時進行」,以便在2026年完工。
觀察人士說,該項目於去年啟動,凸顯北京將重點轉向加強「一帶一路」倡議的海上互聯互通,而不是陸路。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Danis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政治和經濟專家楊江(Yang Jiang,音譯)說,這很新,之前聚焦的是鐵路方面的基礎設施。
中國試圖加強與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以減少對西方貿易的依賴。官員們表示,平陸運河旨在促進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十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但專家認為,在一些有競爭力的產業方面,中國無法通過東盟來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新加坡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Stephen Olson)說,「儘管建設高效的基礎設施受歡迎,但它本身無法在不存在貿易協同效應的地方創造貿易協同效應,也無法在東盟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來生產中國進口商需要的產品。」
奧爾森認為,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增長可能存在某些限制。
他補充說,「中國的經濟規模遠遠大於東盟的任何一個經濟體,這就產生了槓桿作用,有時可能導致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貿易關係。」
《日經》說,運河項目也引發了對環境和成本的擔憂。當被問及建造運河清除大片土地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時,一位項目官員說,「我們還將建設保育港,以保護生態」,但沒有詳細說明。
然而,中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承認了建運河的一系列潛在的副作用,包括自然棲息地的隔離或破壞、該地區生態的變化、植被的減少,以及來自過往船隻的灰塵或其它污染。雖然作者認為根據路線的不同,風險應該「可控」。但平陸運河在建成後將具體給當地帶來哪些生態問題,還有待關注。
長江三峽工程自2009年完工以來,所帶來的生態惡化和災難,一直引發國際關注。路透社2019年的一篇報導說,三峽大壩帶來了很多長期影響,地震發生率大幅增加。自從三峽項目開始以來,地震總數已大大增加。中國地震局的一項研究表明,在2003年至2009年間水庫蓄水時,地震數量增加了30倍。中國環境部表示,2017年該地區發生了776起地震,同比增長了60%,最高震級為5級。
除了激增的地震外,大型水庫比旱地會吸收更多的熱量,但也因此將該地區的溫度提高。河水變暖以及棲息地遭到破壞,給當地的魚類帶來災難,達氏鱘瀕臨滅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