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Money》報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各界矛頭紛紛指向美國大銀行,認為他們就是幕後黑手。聯準會發出聲明,表示將重新檢視商品交易規定,此舉可能將嚴重影響華爾街銀行的最大營收來源,並且為美國銀行界投下一顆震撼彈。

2003年,美國聯準會批准銀行實體商品交易,以「提升客戶的交易效率」為由,首先批准花旗銀行,允許其大宗商品子公司Phibro買賣石油。此先例一開,其他銀行也開始進軍商品市場。但現在,外界批評聲浪四起,質疑大銀行推升價格,攪亂商品市場。

摩根大通(JP Morgan)就是最好的案例。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REC)控告摩根大通,指其在過去數年間,鉅額買入或鉅額賣出實物電力,並以固定價格在跨州交易平臺上反向操作,以此操控電價,並掌控美國加州及其他中、西部地區的電力市場,以獲取龐大利潤。

4  

而最新消息指出,摩根大通可能將與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以接近4.1億美元達成和解。此消息以及詳細細節最快將於本週拍板定案。目前雙方都未對此做出回應。除了摩根大通外,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也對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提出控訴。

此外,《紐約時報》也披露,高盛銀行更是掌控所有商品價格,特別是鋁價。報導指出,高盛藉著掌控鋁金屬庫存,打亂市場價格,並故意拖延交貨時間牟取利潤,推高全球鋁價;甚至消費者每一次購買含鋁的商品,價格都在高盛的掌握中,3年下來,美國的消費者更因此多支付了50億美元。

美國商品期交會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 委員喬頓 (Bart Chilton) 也指出,就是因為銀行操控商品價格,導致每個美國人平均加一次油,就要多付10美元。

目前,美國聯準會有意深入檢討各大銀行在商品市場的操作手法。上週五(19日)聯準會發出聲明表示,目前聯準會正在重新檢視10年前批准銀行擁有和交易原物料的決定。

不僅大宗商品價格引起廣泛討論,各界也針對資金流入石油期貨而推高全球油價,表達高度質疑。美國參議院針對此一問題於週二(23日)召開聽證,並且將召開一系列調查,重新檢討美國大型投資銀行的商品倉儲業務,以及是否限制銀行進行商品交易的相關規定。

儘管如此,仍有部分人士指出,銀行買賣實體商品,不失為一件好事。雖然部份銀行的手段不恰當,但支持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場裡的競爭者越多,才可是維持價格穩定的重要因素。


若聯準會執意擴大監督調查範圍,意味著未來銀行在實體商品的交易很可能遭到封殺,並且將會對華爾街銀行的商品業務遭到嚴重打擊,最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迫使高盛、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撤守大宗商品業務。

 

--本文摘錄自鉅亨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