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調查,雖然去年國內平均工時略有下降,但仍有許多工時長卻薪資低的行業,員工無奈成為「窮忙族」。在薪資成長有限下,政府想讓民眾享有「小確幸」,多放幾天假,的確對減少工時有幫助。

「平均工時」是正常工時加總加班工時,去年國內每月平均工時為177.1小時,較上年減少1.3小時。其中,平均正常工時減少1.8小時,至每月168.5小時;平均加班工時,則增加零點五小時至八點六小時。

然而,若不計加班工時,僅看正常工時,去年國內正常工時前五高的產業,分別為:理髮及美容業、保全及私家偵探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其他個人服務業與不動產經營及相關服務業。

這五種行業每月平均正常工時都在183.3小時以上,高於整體平均正常工時的168.5小時,亦超過我國「勞動基準法」規定的勞工法定工時為每月168小時。然而,這五種行業平均月薪僅34286元至25984元,也不及去年國內每人平均月薪的45965元。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國人愈來愈重視生活品質,國內勞工也重視自己的權益,因此正常工時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每年放假天數的總數,則是影響正常工時的因素之一,假日愈多,正常工時也隨之減少,加班工時就隨著景氣好壞而有波動。

官員分析,國內勞工的工時呈現「服務業的正常工時長」、「製造業的加班工時多」等現象,原因是製造業的正常工時雖較為規律,但企業一有大單或急單,就得加班因應;但服務業很多都是偏向責任制,且要配合顧客時間,因此即使是平日上班,工時也普遍較長。

台灣「窮忙族」多集中在服務業,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台灣服務業「長工時、低工資」由來已久,服務業轉型升級不易,政府應以製造業為基礎來發展服務業,設法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製造業服務人才培訓中心。

辛炳隆指出,服務業得配合顧客下班與休假時間,加上規模多數很小,勞僱雙方對薪資及工時多半約定成俗,勞工局也很難進行勞動檢查,因此工時普遍很長。而國內的勞動法令與檢查機制多是針對製造業所設計,但製造業多是排班制、工時固定,易區分正常工時與加班工時,勞動檢查也較嚴格,較不會有正常工時超出太多的現象。

辛炳隆觀察,國內的服務業像批發零售業等,企業分得盈餘比例節節高升,但受僱員工報酬的比例卻相對下降。他說,企業聲稱服務業國際化,賺錢出國擴點經營,但實際僱用人數有限,未來也恐被國外員工替代,這對台灣沒有幫助,無法帶動就業。

台灣內需產業多是低薪服務業,不像製造業因為有外人投資、從海外引進人才或技術可快速帶動產業升級。國內服務業缺乏競爭,很多是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做其他專業,才會進入低門檻服務業,導致產業升級很慢。

雖然台灣這幾年靠服務業發展吸納許多就業人口,解決失業問題,但也埋下低薪服務業的隱憂。另因服務業升級很難,得仰賴營運模式與服務態度的改變。建議國內服務業的利基來自製造業,應發展以製造業為基礎的服務業,相互加值,而非將兩者一切為二,像是製造業服務化、技術顧問等產業都是發展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