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幾年,各路專家一直對美元的未來感到擔心,但美元的地位卻比以往更為穩固。美元匯率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而且從全球經濟增長率的對比來看,美元的王者地位今後幾年將保持。

別看了,美元正在高歌猛進。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衡量美元兌六種主要西方貨幣的走勢,但不涉及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第三季度該指數上漲了7.1%,是2008年市場出現恐慌行情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美元兌巴西雷亞爾和墨西哥比索創下了7個月新高,兌印度盧比也接近6個月來的最高點。在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中,唯一沒有對美元貶值的是人民幣,部分原因是中國工業部門對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的需求下降。

沒錯,儘管近年來許多人都警告說美聯準會(Fed)的政策正在摧毀美元的價值,但美元匯率卻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美元飆升的短期原因很明顯,那就是美聯準會開始壓縮債券購買規模,而日本央行則繼續將儲備資金注入該國銀行體系,同時歐洲也在考慮啟動歐洲版量化寬鬆政策。但除此以外,經濟基本面也是美元走強的原因。同時,有理由相信這些趨勢可能有利於全球經濟。

那麼,除了刺激性措施的作用,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為什麼會上揚呢?最合理的解釋是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率存在著差異。三年來,歐元區18國的經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最新數據表明,作為歐元區經濟兩大傳統動力的德國和法國今年二季度不是萎縮就是持平。過去五年中,日本實際GDP增長率超過2%的時間只有四分之一。與之相比,上一季度美國4.2%的經濟增長率就顯得強勁得多。

標準經濟理論認為,投資者會轉移到經濟成長較快的經濟體。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購買這個經濟體的貨幣。就目前的全球局勢而言,這就意味著美元需求量將上升,因為投資者需要買入美元,以便投資於相對強勢的美國經濟。

那出口呢?有人認為,世界就要陷入一系列貨幣戰爭,原因是各國央行都在壓低本國貨幣的價值,目的是讓出口產品變得更便宜,同時提振國內經濟。這種觀點的邏輯基礎是央行不會降低刺激性政策力度。但至少就美國來說,允許量化寬鬆推動低迷的日本和歐洲經濟實現增長顯然會讓美國經濟受益,儘管這樣做意味著美元匯率將上升。宏觀研究機構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經濟研究主管Neil Dutta在寫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雖然美元升值讓進口價格壓力處於低點,而且有損出口競爭力,但美國是一個相當封閉的經濟體。或者說,美元波動對進口價格和出口活動的影響相當小。全球經濟增長和出口之間的彈性遠遠超過美元的相對價值。

換句話說,和有利的匯率環境相比,日本和歐洲經濟快速成長對美國出口商以及整個美國經濟更為有利。

鑑於其他開發國家面臨著和美國一樣的障礙,比如人口老齡化、貧富差距加大以及工資停止成長,幾乎沒有理由不相信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超過前者。這個因素正在推升美元,再加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剛剛開始實施貨幣性刺激措施,今後幾年美元可能繼續處於王者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