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巨變的年代,教育成了被翻轉的對象。要啟動新的經濟成長,許多國家已準備重押理工教育,要搶當新世代的霸主。不只日本已要求公立學校重科學輕人文,美國共和黨也提案減少人文學科,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為主的STEM教育,但《華爾街日報》認為,捨棄人文學科,等於是替美國的未來下一場很大的賭注。

iPad推出時,賈伯斯說這是蘋果的DNA,只有科技是不夠的,而是結合人文學科的成果。《華爾街日報》表示,創新不只是技術的問題,而是了解人和社會如何運作與需要甚麼,「美國無法透過製造便宜電腦晶片稱霸世界,而是要靠電腦與新科技與人類互動的想像力。」

十九世紀時,美國的教育相比德國、法國、英國都要成熟,當時他們只訓練專業上的關鍵技能,而美國是提供大眾教育,因為人們不是根植於同一個地方,成功途徑不只一種,且美國經濟變化太快,工作的本質,以及成功的條件都在轉變,人們不會把自己限於一項技能。

且報導還指出,美國青少年國際測驗競賽表現都很普通,在OECD 34個已開發國家當中,數學排名27、科學20、閱讀17,平均排名21,但是美國仍然在科學、科技、研究、創新上主導世界。

再來看瑞典與以色列,以色列風險資本投資占GDP百分比居冠、美國第二、瑞典第六,高於英國與德國,且瑞典與以色列這兩個國家在創新研發上的支出,以及公家企業中高科技公司占比都名列前茅,但是與美國一樣,在 OECD 測驗排名中都表現不佳,瑞典與以色列甚至還不如美國,只在已開發國家中排名第 28 29

成功之道是甚麼?報導認為,這三個經濟體的共通點是,彈性。工作文化非官僚式,營運模式像是年輕的國家,具能量與動能。且社會都是開放式的,樂於使用全世界最好的概念、商品與服務。且人們都具有自信。

雖然以色列與美國數學測驗排名 27 30 名,但他們卻在相信自己的數學能力上排名第一、瑞典排名第七,但實際上測驗只排 28。許多人都認為,教育強調自尊比強調數學更重要。

雖然日本與南韓在技術能力上享有極大成就,但是創新與經濟的成功並非只來自技術。美國利用創意、批判性思考、樂觀態度補足技術訓練的不足,日本則相反,擁有這麼多高技術能量,卻缺少持續性創新的關鍵因素。Forbes 則認為日本這二十年來國力落後不是因為缺少科學教育,而是文化太過保守。

報導指出,美國在學亞洲教育系統時應該謹慎,因為亞洲教育是靠記憶與考試,不鼓勵思考、解決問題與創新。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亞洲國家,從新加坡到南韓到印度,都試著要增加人文教育的功能到系統當中。

先前彭博觀點就指出,現在不是靠製造驅動的時代,而是一個需要創意重啟成長的時代。華爾街日報則認為,現在是設計、行銷、社群網路主導時代,批判性的思考才是保護美國工作的重要防線,特別是未來在機器工作時代,不想要被電腦取代的話,必須學習創意與社交技能,因為唯有做一個有熱情,結合科學與人文素材的人,才能駕馭未來的工作。

最後,從人類歷史上看,所有的教育都是技術導向,獵人、農夫、戰士教導孩子要打獵、種植、戰鬥的伎倆,但是在2,500年前,希臘改變了這一切,開始實驗一個新的政府形式:民主。政府的創新需要教育的創新,當時的基本技能已不足,市民需要學習如何管理社會與自治能力,到現在也是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