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3/6日發射4枚飛彈,其中3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海域,即距離其海岸線200海里內,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此提出嚴正抗議。
以下為法新社整理的北韓飛彈及核武計畫5個相關重點:
●為何選在當前發射多枚飛彈?
分析家說,北韓最新一次發射飛彈,可能是抗議首爾和華盛頓當局舉行年度聯合軍演,並再次挑戰美國新政府。
韓美上週展開一再激怒北韓的「鷂鷹」聯合軍事演習,兩國去年舉行聯合軍演期間,北韓共試射了7枚彈道飛彈。
北韓也可能選在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Tillerson)計畫於本月底出訪東亞前,企圖向美國總統川普傳達訊息;川普形容平壤是「很大、很大的問題」。
●北韓導彈發展的進展?
不同於最近幾次的發射,北韓今天從東倉郡Tongchang county)附近的西海(Sohae)長程火箭發射場附近發射飛彈,不過專家說,他們不太可能是測試新裝置。這些飛彈飛行約1000公里,期間高度達260公里,最後落入日本海(東海)。
南韓合同參謀本部(Joint Chiefs of Staff)尚未確認飛彈類型,但表示不太可能為射程可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ICBM),而這是北韓飛彈計畫的主要目標。
北韓發射4枚飛彈,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裝置可能是射程500至700公里的短程彈道飛彈「飛毛腿」(Scud),或是射程1300至1500公里的蘆洞(Rodong)中程飛彈。
●美國能做什麼?
自北韓2006年首度舉行核試以來,已對其實施6項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決議,卻未能阻止平壤當局在發展核武方面取得進展。
北韓主要外交盟友及商業夥伴中國,也逐漸對北韓發展核武的野心感到不滿。中國上個月宣布暫停進口北韓煤炭。然而,北京當局也不滿南韓及美國擬定今年在南韓部署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又稱薩德反導系統)對抗來自北韓的威脅。
●北韓距離研發有效洲際彈道飛彈目標有多近?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年演說中表示,平壤研發洲際彈道飛彈已進入「最後階段」。
分析人士對於平壤距離充分實現核子野心有多近意見分歧,特別是北韓從未成功試射洲際彈道飛彈。
但他們都同意,自從前領導人金正日2011年12月死亡,金正恩掌權以來,北韓在這方面已有長足進展。外界仍質疑北韓有能力掌握讓核彈頭由太空重返地球並準確命中美國的技術,以及是否具備將彈頭微型化以裝置在飛彈上的能力。
●北韓的目標?
北韓認為自己是美國帝國主義的受害者,希望藉由核試及火箭發射把美國帶至談判桌前,尋求美國讓步。
在歐巴馬執政下,於北韓做出明確無核化承諾前,美國排除與北韓談判的可能性,期盼北韓內部壓力能帶來改變。批評人士說,採取「戰略性忍耐」(strategicpatience)政策,給了北韓發展核武計畫的空間。
除少許簡短推文外,川普迄今尚未明確表達對北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