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開店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能力擴展店面數量衝營收,在這個租金高漲,加上電子商務打亂消費模式的年代,展店再也不是獲利保證。日本也有同樣情況,甚至連大型連鎖店的展店數量近年都出現衰退跡象,實體零售經營方式,面臨一個典範轉移的關頭。
日經新聞(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隨著線上購物愈來愈普遍,現在日本全國零售店和餐廳家數不到 118,000 家,比 2018 年底的總量下降 1%,預期下滑速度只會加快。進一步觀察,餐廳家數比去年底減少 2.4%,呈現 3 年來第一次下滑,百貨公司、超市家數也都出現下滑趨勢,百貨公司下滑曲線最大。
連鎖店甚至面臨家數過剩的困擾,如日本全家便利商店連續兩年縮減店面數量。日本摩斯漢堡今年財年計劃縮減日本店面數量幅度達 1%。
而且這波實體零售店面臨的經營困境,從小業主到大型連鎖企業都無一倖免。店面家數縮減直接影響營收,譬如日本銷售量最大的零售集團 AEON Group 上一財年減值損失627億日圓,年增30%。前景也不樂觀,隨著日本電子商務普及率上升,人口下降侵蝕消費者支出和勞動力,預期日本面臨的零售中斷威脅比美國更嚴重。
不過實體店面不會就此消亡,美國大型連鎖店沃爾瑪(Walmart)、Target、亞馬遜(Amazon)等結合數位和物理空間重新定義實體零售的未來,重啟實體店面的價值,日本也已經看到這個趨勢。
譬如今年5 月日本亞馬遜宣布與連鎖超市Life Market 合作,亞馬遜用戶可以透過 Prime Now 線上訂購 Life 超市販售的生鮮產品,然後 Life 的工作人員將在商店中挑選出物品,並在短短 2 小時內交付給客戶。
2018 年日本電子商務市場成長 8.6%,達1.69 兆日圓,但線上購物僅占整個食品市場的2.6%,留下很大成長空間。亞馬遜與 Life Market 的合作夥伴關係預計將為 Prime Now 陣容增加多達8000種新產品,包括店內準備的便當盒、蔬菜和 Life 品牌的日常用品。
富比士(Forbes)分析認為,未來幾年,線上和線下消費體驗將變得更加整合和無縫。商店將可透過線上和線下管道追蹤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譬如在雜貨店購物,商家可提供符合個人飲食習慣的促銷方案,或基於偏好食品提供食譜建議。商店還融入更多社交和體驗服務,如烹飪班、餐廳甚至酒吧。
實體店與線上購物融為一體的關鍵是科技行銷能力,報導指出,未來零售業的存亡,一切都歸結為數據,美國開源數位體驗平台 Acquia 執行長認為,數據是增強客戶體驗的生命線,品牌商必須退一步,檢視自己的行銷科技,以及為決策提供資訊的數據,他們需要問自己,他們是否看到客戶的全貌。
Acquia 的研究發現,今天的消費者仍然重視品牌忠誠度,一旦贏得忠誠度,一半以上的人都會忠誠於品牌。因此報導認為,實體店可以增強用戶體驗,亞馬遜等主要參與者正在增加對實體店面的投資,認為實體店仍將是零售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