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令人驚歎的研究揭示了我們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神奇特質,比如它們有控制癌症和心臟等致命疾病的能力。
占我們免疫系統大約70%的是細菌、病毒和真菌,它們已成為許多科學家關注的重點,或許會成為未來許多書籍探討的最新主題。越來越多的研究都表明,由抗生素、草甘膦、糖和壓力引起的腸道損傷可得到逆轉,我們的腸道微生物菌群也可得到恢復。二十年來一波又一波湧現的新發現激發出一個全新概念:如果你養護好腸道中的益生菌,則它們可為你預防甚至抗擊各種不同類型及程度的疾病。
世界知名醫生和作家威廉·李博士(Dr. William Li)認為,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健康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他的最新著作《吃出健康飲食》(Eat to Beat Your Diet)專注於探討代謝,也就是我們腸道微生物菌群的主要功能。
李博士對《大紀元時報》說:「你可以看到,腸道菌群的健康對我們的整體健康有深遠影響。」「這些細菌相互之間和諧共處,其中的大部分細菌都有重要作用。」
李博士尤其強調一種叫阿克曼氏菌(A. muciniphila)的細菌,它在新陳代謝、體重控制、免疫防禦和心理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瘦人的腸道中經常會發現這種菌,而在肥胖者腸道中則沒有。
腸道中存在神奇的抗癌菌
2015年的一項研究確定,阿克曼氏菌是重要的的腸道健康菌之一,被認為對癌症患者免疫治療效果更佳。免疫治療是運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
這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旨在發現,為什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治療,只對約20%的患者有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一種在細胞水平上給免疫系統發出信號的藥物。這種療法雖然比化療溫和,但也有常見副作用,包括皮疹、腹瀉和乏力。對肺癌和腎癌患者的糞便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未能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的人,阿克曼氏菌的量較低。這引發了對微生物群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
李博士說:「擁有一個良好的、活躍的免疫系統,你可以將三期或四期癌症逆轉為零。」「在過去五年中,一些針對癌症患者進行的治療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對於那些對這種強效治療有反應的患者來說,其腸道中存在著某些細菌。」
腸道健康攸關生死?
李醫生分享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2021年《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此研究針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進行免疫治療,結果顯示,膳食纖維攝入量每增加6克就能使死亡率下降30%。
他說:「這真的意義深遠,我們正在發現的是非常了不起、令人難以置信、具有改變遊戲規則意義的東西……但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例如,同樣的研究也發現,對於那些增加纖維素攝入量但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未能改善的患者,治療的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研究還發現,僅添加益生菌沒有作用。
腸道好菌也能保護你的心臟
儘管機制有點複雜,但大量證據表明,微生物菌群的新陳代謝可調控血壓、膽固醇、血管炎症、動脈粥樣硬化和鈣質在動脈血管上的沉積。
《循環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2020年的一篇研究綜述指出:「新型靶向腸道微生物菌群治療和心血管疾病(CVDs)的預防是令人振奮的研究領域。」論文闡述了腸道與心臟疾病之間的六條聯繫途徑,並認為「雖然我們對微生物菌群影響心血管疾病的認識還很初淺,但新發現出現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
研究顯示,在免疫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阿克曼氏菌菌株,也似乎是降低心臟病風險的關鍵。它似乎可以減輕主動脈粥樣硬化這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目前正在作為一種治療方法,進行人體臨床研究。在有安慰劑對照組的一項臨床研究中發現,阿克曼氏菌能夠減少代謝綜合徵和肥胖者血漿中的脂多糖(LPS)。
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s)是由脂質和多聚碳水化合物組成的大分子,一半或更多的腸道細菌上都存在脂多糖,脂多糖包裹在這些細菌上,保護它們不被膽鹽消化。但當結腸中的脂多糖逃離、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時,它就成了內毒素——會導致炎症風暴。脂多糖是身體感染的生物標誌物,在動物實驗中,脂多糖被用來誘導炎性反應。
脂多糖與心臟疾病和阿茲海默氏病有關。發表在2008年的《神經免疫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的研究表明,阿茲海默氏患者血漿中的脂多糖是健康對照組受試者的3倍。
微生物菌群種類的眾多以及個體菌種的獨特特性,使這方面的研究變得複雜。例如,發表在2017年《循環》(Circulation)雜誌的一項嚙齒類動物的研究發現,高纖維飲食或益生菌製品可以降低血壓並改善心臟健康。然而,引用該研究結果的論文也指出,大多數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尚未被重複驗證。
當然,微生物菌群只是人類免疫系統中參與療癒這些疾病的一個方面。免疫系統的另一部分是免疫細胞,而幾乎每個免疫細胞上都有維生素D受體。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沒有發現維生素D和微生物菌群之間的任何聯繫。
微生物菌群與維生素D的關係
微生物菌群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飲食來調控的,但食物不是維生素D的好來源,維生素D在身體內的作用更像荷爾蒙而像維生素。腸道中沒有維生素D受體;然而有新的研究正在指明,維生素D在微生物菌群健康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維生素D是皮膚(在不塗防晒霜時)暴露於陽光下自然產生的,尤其是在中午時分。在現代這種宅在室內的生活方式中,通過補充劑可更較好地增加維生素D。眾所周知,維生素D能夠減輕炎症反應。
另一個重要的抗炎機制來自於短鏈脂肪酸(SCFA),短鏈脂肪酸這類代謝產物,是結腸內的微生物菌群在攝取纖維後生產的。對身體各處的炎症都有遏制作用。
喬治·華盛頓大學韌性與健康中心(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Resiliency & Well-being Center)副主任雷 A. 弗雷姆(Leigh A. Frame),在馬里布微生物菌群會議上對與會醫生們說,短鏈脂肪酸增強了維生素D促進抗菌肽的能力,這些抗菌肽由免疫細胞和上皮細胞分泌,用於腸道屏障防禦。這些作用強大的多肽能夠與脂多糖結合,調控細胞介素(或因子)的表達,在疾病、感染和癌症中發揮著抗炎作用。
營養和微生物菌群專家雷A. 弗雷姆說:「我們已知,短鏈脂肪酸可以增強維生素D的作用,從而建立腸道屏障。」
一篇2020年發表在《日本醫學雜誌》(Japanese medical journal)上的文章總結說,維生素D可以控制抗菌肽的表達,調控腸道微生物菌群發揮作用,對腸道黏膜上皮屏障具有保護作用。
另一項2021年《國際分子科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特刊中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補充劑減輕了患有炎性腸病的人群的炎症反應,並優化了微生物菌群的組成。
腸道疾病和功能紊亂
來自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糞菌移植項目主任、醫學副教授阿里·格林斯潘博士(Dr. Ari Grinspan)認為,腸道疾病,如炎症性腸病是西方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不是遺傳的問題,是這種以暴露於化學物質為特徵的生活方式,導致腸道屏障紊亂。
他告訴《大紀元時報》,已看到希望的曙光,對於一些嚴重疾病,改變微生物菌群的構成療效顯著。
他說:「有很大的潛力,我們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許多事情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通過改變微生物菌群的組成,也許我們可以幫助一部分患者,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接下來,你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與微生物菌群相關的疾病的風險?是的,這不容易判斷,但個人體內的毒素、體重指數和睡眠狀況提供了判斷的線索。
-大紀元 (作者Amy Denne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