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道家主張的無為影響了人們如何待人處事。即便在當今的工商業社會,無為的概念仍有其立足之地。美國一名華裔心理學家便建議人們以無為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事項,以期獲得更美好的生活。
美國心理諮詢專家曹君鴻在CNBC網站撰文說,身為擁有超過15年經驗的心理學家,她見過「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一種鼓勵員工超時工作的文化)如何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
但中國古老的無為觀念可以幫助人們過上更均衡、更成功和更能實現個人抱負的生活。
曹君鴻表示,無為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或懈怠,而是讓事情自然發生,排除掌控的需要。它強調在有需要時才採取行動,但不過度催促自己,對自己施壓。
她說,她總是在工作上採行無為,因為有研究顯示,無為有助於降低壓力和焦慮,同時增加滿足感和整體的幸福感。
以下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採行無為的方法:
(1)接受現實
曹君鴻舉例說,當你在舉辦宴會時,無為的心態讓你知道,事情可能會不如預期,不要對每個細節感到困擾。
同樣地,當你沒有像預期般獲得工作上的升遷時,你應該處之泰然。曹君鴻喜歡告訴自己說:「我無法掌控每件事,但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可以善用。」
(2)擁抱缺陷
曹君鴻說,讓事情以自然的方式發展,不要急於求成。要知道,沒有任何事情是完美的。
她提到,如果你第一次學習新的語言或樂器,要有出錯的心理準備。你會從中學到經驗。
(3)正念認知
曹君鴻寫道,正念(mindfulness)意味著專注於當下的思想和情感而不加判斷。
你可以記下生活周遭的小細節。比如說,皮膚曬到陽光的感覺如何?你也可以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例如鳥叫聲和樹葉颯颯作響,或是觀察花朵的形狀和顏色。
她說,當你以友善和好奇的方式專注於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時,你比較能達到無為的狀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