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家法馬(Eugene Fama)、席勒(Robert Shiller)和韓森(Lars Peter Hansen)對資產價格的經驗分析,改進股市、債市和房市等資產市場長期走勢的預測方法,十四日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人的個別研究,「為現今對資產價格的理解奠定基礎。資產價格部分取決於風險和風險態度的波動,部分取決於行為偏好和市場摩擦」。三人的研究影響許多人的投資方式,並促成指數型基金的崛起。
皇家科學院說,未來幾天或幾周的股票或債券價格難以預測,但要預測未來三、五年的價格走勢卻是可能的。三位獲獎者的研究分析,得出這些看似驚人與矛盾的發現。
七十四歲的法馬(Eugene Fama)被譽為「現代金融之父」,他在1960年代提出理論,主張短期股價走勢是「random walk隨機漫步」,無法預測,因為新的資訊很快反映在股價上,因此,任何投資人,甚至是教授都無法占有優勢。
法馬的研究使投資人質疑花錢請人主動管理投資組合的價值,助長了指數型基金的盛行,徹底改變華爾街的操作模式。他得知獲獎後說,10/14日的課還是要上,而且「考試照常舉行」。
六十七歲的席勒(Robert Shiller)在1980年代發現,長期股價較容易預測,因為股價波動遠比企業配發股利的波動大,當股價與股利的比率(本利比)太高時,股價就會跌;本利比太低時,股價就會漲,因此可預測長期股價,此模式也適用於債券。
席勒是獲獎者中名氣最大的,他以準確預測科技股泡沫化和美國房市次貸危機而聲名大噪,他長期研究房價,與凱斯共同建立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Case-Shiller Index)。在得知獲獎後,席勒說,如果善加規範,金融會是「我們文明的核心」,而當前的危機「反映出我們正著手矯正金融體系的錯誤與瑕疵」。
六十歲的韓森(Lars Peter Hansen)為計量經濟學家,他發展出的統計方法,用於測試和改進資產定價理論。三人專長不同,但都是資產定價的專家,將分享八百萬瑞典克朗獎金。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人均分,倒是法馬和席勒同時獲獎,就像是讓凱因斯和傅利曼同時獲獎一樣,陷兩人於同床異夢的尷尬組合。
芝加哥大學教授法馬開創所謂的「效率市場理論EMH」,贏得現代金融之父的聲譽,而耶魯大學教授席勒卻正是這項理論的主要反駁者。
根據法馬的理論,所有證券決定價格時,市場都會充分反映已知所有資訊,走勢也會因新資訊「隨機漫步」而達到均衡,也就是說,在投資人理性投資的情況下,根本沒有追高的空間。房地產價格大漲而在2010年崩跌後,法馬接受紐約客雜誌訪問時竟說:「我連泡沫是何意都不懂。」
而經濟學家席勒擁有一些大受歡迎的著作,憑藉書名就能讓讀者瞭解他如何看待投資者總是理性的假說。他2000年發表的最暢銷著作《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完全就是在談論那些引發市場泡沫的力量。該書預料到了2001年科技股泡沫的破裂。在2005年的版本中,這本書還指出美國房地產行業存在類似的引發泡沫的行為,將在隨後引發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2009年,席勒與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共同發表了《動物精神:人類心理學如何驅動經濟及其對全球資本主義的重要性Animal Spirits: How Human Psychology Drives the Economy, and Why It Matters for Global Capitalism》一書。就像副標題寫道的那樣,這本書必然是在探討經濟為何經常受到人類非理性行為方式的影響。George Akerlof也是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是新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提名人葉倫(Janet Yellen)的丈夫。
法馬和席勒都對投資策略和定價模型的構建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在後危機時代,公平的說法或許是,席勒的理論與我們當前對市場運行機制的理解更加貼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