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兒童的影響可以持續一生,被忽視或受虐待的兒童成年後患上抑鬱等精神疾病、癌症和中風等身體疾病的風險較高,而且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最新研究發現,虐待兒童可能會留下比心理創傷更深的痕跡,且童年時期遭受虐待的後果可能會代代相傳,即使孫兒輩自己沒有遭受過虐待也一樣。
基因編碼蛋白質,蛋白質組成生物體,生物體在一生中調節基因的活動,根據情況需要打開和關閉不同的基因。這種「表觀遺傳」(epigenetic)現象可能與基因本身一起傳遞給動物的後代,透過這種機制,動物的生命經歷可以對後代產生影響。
為了尋找這種跡象,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請 28 名男性志願者完成一份調查問卷,評估在年輕時候經歷創傷的嚴重程度,此外還要求志願者提供精子樣本。研究人員目標是尋找表觀遺傳機制的證據,鎖定一種稱為微核糖核酸的小分子,微核糖核酸的工作是與另一種稱為信使核糖核酸的分子結合,後者的任務是將從基因讀取的信息,傳遞給產生蛋白質的細胞工廠。
在對男性精子進行篩查後,研究人員發現,受虐待男性樣本中兩種微核糖核酸(miR-34 和 miR-449)的濃度低 100 倍。在對老鼠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先對老鼠施加壓力,將在成年期之前的老鼠不斷地換新的籠子與新的老鼠住在一起,結果發現受壓力的雄性老鼠精子中的微核糖核酸水平較低,之後研究人員把這些雄性老鼠與沒有受過壓力的雌性老鼠交配,得到的胚胎也出現低水準的微核糖核酸。
受到壓力的雄性老鼠的雌性後代也出現更加焦慮、更不善於交際的特徵,而且換籠子產生的壓力至少會遺傳三代。研究人員計劃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若能確定這種關係,未來或許能夠藉由提高精子中特定微核糖核酸的水準,治療表觀遺傳效應,讓虐待的遺產不再傳給後代。
另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研究也發現類似結果,研究人員找來 34 名男子樣本,其中 22 名在兒童時期遭受某種虐待,研究人員先確定 12 個容易受到甲基化(methylation)影響的 DNA 區域,研究發現在兒童時期遭受虐待的人,在遺傳密碼中的化學標記有差異。
甲基化是將稱為甲基(methyl)的結構添加到 DNA 鏈的過程,可以充當基因的微調開關。DNA 的甲基化標記被一些評論家描述為分子疤痕,科學家認為這個過程會受到生活經歷和物質環境等條件的影響。
研究人員提醒,受孕過程會重新調整許多父親的遺傳物質,因而增加複雜性,且可能會消除以前發生的變化。未來還需要大樣本的研究,但這是創傷對後代影響研究的一個起點,若能找到進一步證據,基因密碼或許可做為刑事案件的調查工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