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寬鬆貨幣政策,已出現強弩之末的信號。儘管日本銀行(央行)把貨幣供給額增加一倍,希望促使銀行業加強對企業及消費者提供貸款,但銀行有錢卻不容易借出去,使刺激經濟成長的預期效果大打折扣,在大都會以外地區問題尤其明顯。
華爾街日報報導,以日本岡山市一間有156年歷史的老店廣榮堂和菓子會社為例,今年來麻糬銷售量持續增加,公司也支出約台幣2400萬元新設兩處分店。但由於未來需求展望不明,加上日圓貶值使進口砂糖價格上漲,廣榮堂仍不願向銀行貸款來更新設備及擴張業務。會長武田修一表示,「只靠放鬆銀根,經濟未必就會改善。人們不會光看到低利率就去借錢。」
報導指出,日本經歷幾十年的需求萎縮及工資下降,銀行潛在的貸款客戶早已消失無蹤。
日相安倍晉三的貨幣政策,是由央行將公債購買額提高一倍,把新發行公債的七成都吃下,藉此將銀行及其他投資人逼出公債市場,轉而將資金投入房地產等領域,以刺激經濟成長。但現在銀行的錢卻借不出去,只好反過來購買公債。目前銀行業持有約142兆日圓(約合台幣四十二兆元)的公債,約占公債市場總額的14%;而美國銀行業只持有約2%的美國公債。
銀行濫頭寸的另一流向,則是又回存到央行。今年三月以來,銀行業存入日銀的超額準備金增加113%。銀行業表示,近月來大型銀行的貸款額雖增加,但其中大部分都流向國外,對國內經濟難有貢獻。
日本第三季經濟年增率降為1.8%,只有上半年的一半。華爾街日報強調,「安倍經濟學」迄今尚未解決根本的問題,就是日本企業及個人對經濟的信心,還沒有強到願意向銀行借錢及增加投資的程度。
經濟觀察家表示,刺激資金需求,是經濟能展現實質且持續復甦的關鍵。銀行業者指出,「日銀認為購買公債後,多餘的資金便會流向企業或消費貸款,但這只是理論。政府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提出具體的成長策略,以振興民間經濟活動。」
留言列表